
【環球新聞報訊】近日社會工作局公布了《2026-2035年長者服務發展計劃》,澳門社會保障學會柯麗香理事長和鄭中行副理事長認同計劃方向,並從社會保障角度提出多項具體建議,以完善長者服務體系,構建可持續的長者生活保障網絡。
他們認為社工局提出的四大範疇和四大發展路徑,為澳門未來十年長者服務描繪了清晰藍圖。學會特別關注如何透過制度創新與資源整合,為長者提供更全面的經濟保障與服務支持,並就計劃提出以下重點建議:
一、健全「醫社康護」結合的服務體系
建議在「身心康健」範疇內,將社保資源更有效投入於慢性病管理及精神健康服務,設立「認知障礙症篩查及社區支援先導計劃」,並將相關服務逐步納入社會保障給付範圍。
二、完善「智慧養老」的技術與制度基礎
配合計劃中「智能科技」路徑,建議建立「長者數位能力提升計劃」,並透過相關部門提供培訓資源。同時,推動建立統一的長者服務電子平台,實現服務申請、資格審核、資源分配一體化。
三、建立「銀髮產業與社保制度」的協作機制
針對「多元供給」範疇,建議研究將符合標準的銀髮產業服務納入社保給付範圍的可行性,為相關服務提供質量保證與財政支持。
四、強化「跨境養老」的社會保障銜接
響應計劃中「推動粵澳兩地養老服務標準對接」,建議優先建立粵澳兩地社會保障給付銜接機制,讓選擇跨境養老的澳門長者能夠無縫享受應有福利。
他們強調社保制度應當成為支持長者服務發展的重要基石,並將全力配合社工局的計劃,在財政保障、制度建設與服務銜接等方面提供支持,共同實現『提升長者健康素質,增進樂齡生活幸福』的總體目標。

微信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