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科教 美國史丹福教授於澳大談蘇東坡賦學

美國史丹福教授於澳大談蘇東坡賦學

【環球新聞報訊】澳門大學人文學院舉辦“鏡海人文論壇”,由美國史丹福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教授、孔子學院漢學教授艾朗諾(Ronald Egan)以“被遺忘的文學對話:錢鍾書、蘇東坡與1935年的砂拉越行政首長、英人Cyril Drummond Le Gros Clark”為題發表演講,吸引眾多師生參與。

澳大人文學院助理院長鄺耀基致歡迎辭時指,文學不受時空侷限,是次論壇涉及中國文學、歷史、文化、翻譯等人文範疇,希望與會者能夠與講者共同進入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學對話。澳大人文學院副院長張健介紹艾朗諾的學術背景及成就,談到其在大學期間受白先勇影響,從英文系轉至東亞系深造,後致力於研究中國文學和歷史;他曾英譯錢鍾書的《管錐編》,參與《劍橋中國文學史》編輯,代表作有《美的焦慮:北宋士大夫的審美思想與追求》、《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等。

▲艾朗諾

講座上,艾朗諾介紹1935年時任英國砂拉越行政首長Cyril Drummond Le Gros Clark。他雖然只在中國生活兩年,卻對蘇東坡的賦文產生濃厚興趣,並對其23篇賦文都進行了詳細譯註。Le Gros Clark的譯作《蘇東坡賦》於1935年出版,附以其妻Averil製作的木刻版畫插圖,並由時年25歲的錢鍾書作序。艾朗諾展示Salmond繪製的“我友麋鹿”、“墮地乃走”、“獨惸惸乎”等圖,指出其內容選取體現了外國讀者喜好的獨特關注點。提及錢序,艾朗諾表明,對比錢鍾書後來的作品《宋詩選注》,他在Le Gros Clark譯作的序言中對蘇東坡評價更高。艾朗諾和與會者共讀《黠鼠賦》,並指文中呈現的主人公以有意識與無意識的兩個人格進行對話,這在當時是極為超前的寫法。張健在總結時指出,這是一場跨越時代、超越文化的對話,是Le Gros Clark與蘇東坡的對話,錢鍾書與蘇東坡的對話,更是艾朗諾與三人的對話。

在問答環節,澳大師生就“賦”、“麒麟”等中國傳統術語的翻譯策略與艾朗諾進行深入討論。艾朗諾表示,“賦”是中國傳統文體中最難翻譯的術語之一,它在中國傳統語境中有其特指的概念,直接使用英文術語翻譯極易產生誤導,fu是“賦”現在逐漸通行的翻譯。此外,譯者可在該類傳統術語首次出現時加註腳說明,幫助讀者理解其文化內涵。

這是“鏡海人文論壇”2025/2026學年的第一講。論壇每學年都會邀請不同領域的知名人文學者,與澳門師生分享前沿研究成果。過往的論壇主題涵蓋文學、語言學、歷史、翻譯、藝術等多個領域。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