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文化 吴宝林 | 时间防病养生:抗衰老的重要功能

吴宝林 | 时间防病养生:抗衰老的重要功能

近期,在“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2025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瑞典)”上,美国中医科学院吴宝林先生的论文《时间防病养生:抗衰老的重要功能》,被评选为“优秀论文”。

论文中,作者将时间与生命、季节的自然循环呼应关系,以独到视角进行了论述,并通过表象矛盾揭示了中医和宇宙观中隐藏的深层结构和自然界的隐秘秩序。
全文分享如下——


时间防病养生:抗衰老的重要功能

作者:吴宝林

作者简介:医学博士,原卫生部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临床医师。先后毕业于日本国京都大学医学院、卫生部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 部 、 美国南湾大学(OMD)。

时间就是生命,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五行始于木。这与季节的自然循环相呼应,木代表春季,万物萌发、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们自然会认为木是每个主要循环的开端。然而,在传统中医中,人体经络系统却隐藏着一个谜团。与金元素相关的肺经排在最前面,与木元素相关的肝经排在最后。

为什么经络循环始于金,终于木?在四季循环中,木代表着春天的开始,而金则象征着年末的秋天的收获。为什么肺,而不是肝,被赋予了开启人体经络的功能?

这种表面上的矛盾揭示了中医和宇宙观中隐藏的深层结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考察阴阳五行在每日子午线、四季历法以及生命本身的自然节律中的相互作用。本文探讨了肺和肝为何构成了十二经络系统的两极,以及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不仅能揭示自然界的隐秘秩序。

首先,我们将简要回顾十二经络及其对应关系。在中医和宇宙观中,对应理论是理解身体与宇宙之间关系的基础。下表既可供熟悉中医的读者参考,也可供新读者参考:

在人体中,肺是十二经络的起点,肝是十二经络的终点。肺经属金,肝经属木。金的运动向内向下,具有聚、凝、藏、藏之特征,因此象征着收成、收缩和巩固。而木的运动则向上向外,具有生发和扩张特征,因此象征着出现、生长和延展。

尽管金对应秋天,木对应春天,但肺经开启一天的经络循环而肝经结束这一过程似乎令人费解。然而,这种安排可以通过两个关键原则来理解:第一,中国思想中用来表达整体的东西方配对;第二,中医的二十四小时生物钟。在一天的循环中,木主宰从晚上 11 点到凌晨 3 点的时间,其次是金,主宰从凌晨 3 点到早上 7 点的时间。每个四小时周期又细分为两个阶段,反映每个元素中的阴阳。在木主宰期间,从晚上 11 点到凌晨 1 点的时间对应阳木并与胆经相关,而凌晨 1 点到凌晨 3 点对应阴木和肝经。在金的掌管下,凌晨 3点到 5 点代表阴金,属于肺经;凌晨 5 点到 7 点代表阳金,属于大肠经。

十二经脉中,肺为始,肝为终。肺、肝两经为结构极点(端点),涵盖整个十二经脉循环。《易经》的核心原则是,任何事物都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任何问题或情况总是存在两个极点。因此,要真正理解某件事,必须先抓住两端,才能理解整体。即使在“中间”,极性法则依然存在。位于肝、肺之间的十条经脉成对出现,彼此之间构成表里关系。

一旦专注于中间,就无法理解整体。学习应该从牢牢辨识端点开始,然后观察介于两者之间的一切如何作为阴阳的映射而排列组合。重新陷入通过未定义的“中间”进行思考,就会忽视由端点所构建的自然结构。

阴阳的概念对于理解二十四小时经络循环至关重要。传统上,一天被正午和午夜划分为两个部分。正午标志着太阳在天空中的最高点,而午夜则代表着太阳在天空中的最高点。这种划分反映了阴阳的动态平衡:白天对应阳的光明和温暖,夜晚对应阴的黑暗和寒冷。随着一天从光明到黑暗再到黑暗的循环,阴阳并非简单地交替变化,而是在连续的循环中相互转化。

子夜,阴气达到顶峰,标志着阳气种子孕育的时刻。这解释了为什么木元素中的阳元素(与胆经相关)掌管着晚上11点到凌晨1点的时间。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从凌晨1点到3点,分别对应阴木和肝经。传统上,凌晨2点左右,人们会听到鸟儿的第一声鸣叫。凌晨3点到5点,阴金掌管着整个周期,与肺经相关。在中国古代计时中,这被称为“五更”,即雄鸡啼鸣预示黎明即将来临的时刻。最后,从早上 5 点到 7 点,阳金主宰,与大肠经相关,此时太阳开始明显升起,产生一天中活跃的阳气。

同样的模式在更大的年度循环尺度上重复出现。在中国传统历法中,一年分为十二个阴历月,每个月对应十二地支之一。第十一个月,其中点包含冬至,被归入地支“子”。“子”这个汉字也表示“种子”,在十二地支的标准序列中按数字顺序排列为第一个。鉴于它与午夜(晚上11点到凌晨1点)的联系,人们可能认为它标志着一年的第一个月或最后一个十二月。然而,子月被指定为第十一个月。

情况并非总是如此。在周朝,历法以子月为起始,子月以冬至为中心,标志着一年的开始,正值隆冬。然而,公元前 104 年,汉武帝的太初改革对这一系统进行了重大修改。这次改革采用了夏式历法,正式纳入了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太阳年分为 24 个段位。第一个节气“立春”被指定为新年的开始。这实际上将一年的第一个月从隆冬的子月重新分配给了寅月。这一调整有效地将一年的开始从隆冬移到了初春。

这与西历形成鲜明对比。西历将1月1日作为一年的开始并非出于天文需要,而是罗马政治改革的结果。公历由尤利乌斯·凯撒于公元前45年创立,其日期与行政周期而非自然现象相符。该月份以罗马掌管过渡之神雅努斯命名,选择雅努斯是因为其象征意义,而非任何天文观测。这项改革摒弃了早期罗马历法,后者本质上是阴历或阴阳历。如今,公历月份与月亮的周期、太阳在黄道带中的位置或任何星座都不一致。

为了使历法与太阳年保持一致,儒略历以及后来的格里高利历改革,将一年的长度固定为365天,大约每四年增加一个闰年,以适应太阳实际的周期,即365.25天。这种调整有助于保持与季节的总体一致。然而,月份的划分和将1月1日定为一年之始,是基于古罗马的政治决策,而非任何可观察到的自然周期。尽管这一系统延续了几个世纪,但它反映的是一个早已消亡的帝国的遗留,而非与季节或天文现象的协调。

虽然冬至(大约在12月21日或22日)标志着太阳回归和白昼逐渐变长,但1月1日并无直接的天文学意义。它大约发生在冬至之后的十一天,也就是地球近日点(地球距离太阳最近的点)之前几天,而近日点通常发生在 1 月 3 日至 5 日之间。虽然这些事件在科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但它们并非选择1月1日作为新年伊始的原因。归根结底,西方历法中新年的日期安排,并不比我们今天使用的时钟更基于自然周期。

在机械钟发明之前,时间是直接由太阳测量的。正午,即太阳到达天空最高点的时刻,是正午的自然参考,尽管其确切时间会因地点和季节而略有不同。古代文明使用日晷、晷针和影尺等仪器来精确追踪这一时刻。然而,人类计时与太阳自然周期之间的同步逐渐偏离。现代时钟时间,通过平太阳时标准化,后来由原子钟调节,不再基于太阳的实际位置。随着时区和全球同步的采用,这种脱节在19世纪进一步扩大,而夏令时等政策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脱节,这些政策人为地将小时向前或向后移动,进一步加剧了与地球自然节律的脱节。

与罗马历法不同,中国传统历法根植于系统的天文观测。它遵循阴阳历结构,将月相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相协调。该系统的核心是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的黄经将太阳年划分为二十四个相等的部分。地球绕太阳公转时,每十五天沿黄道移动约15度。每个节气对应一个15度的区间,标志着可观察到的季节变化,例如天气变暖、降雨增加、植物发芽或动物迁徙。

中国新年特意安排在立春附近,立春是“春天的开始”,即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开始的节气。这种安排并非基于象征性偏好,而是反映了阳历和阴历的精确同步。由于阴历周期约为29.5天,十二个阴历月形成的一年比太阳年短约11天。为了弥补这一差距,大约每两到三年插入一个闰月,以使阴历月与节气和季节模式保持一致。

因此,中国新年并非固定的太阳日期,而是根据冬至后的第二个新月来计算。这确保了它总是发生在一月中旬到二月中旬之间,接近立春标志着的季节转换。中国历法以阴阳五行等宇宙观框架为补充,将时间与人体、自然和宇宙融为一体。

这段文字的传统解读是,在深度休息时,流经四肢和体表的血液会回流至肝脏,并储存在肝脏的血管网络(即肝窦)中。因此,晚上11点到凌晨3点(对应胆经和肝经)被认为是肝脏收集、滋养和恢复血液的最重要时间。补充的血液随后会滋养筋脉,并有助于在随后的清醒时间保持清晰的视力。

在深度睡眠期间(通常在晚上 11 点到凌晨 3 点之间),肝脏在血液解毒、代谢废物处理和红细胞循环利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这段时间还有助于糖原储存,为醒来后的能量需求提供葡萄糖储备。此外,在深度睡眠期间,血液会从肌肉和外周组织流向内脏器官,并集中在肝脏,以支持再生和免疫功能。这种血液的重新分配或许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储存”的形式,肝脏会收集并更新血液以供白天使用,这与肝脏在夜间静谧时储存和滋养血液的经典观点相符,为身体迎接白天阳气旺盛的阶段做好准备。

在中医养生防病中,阴阳的转化时刻被用于维持平衡和长寿。这发生在子时和午时,此时一个阶段达到顶峰,并产生另一个阶段。这两个时刻被认为是能量的关键时刻,此时身体应该进入理想状态以与转化相协调。这也是为什么真正的太阳正午和真正的子时被认为尤为重要。太阳正午标志着阳的顶峰,此时太阳到达天空的最高点。真正的子时标志着阴的深度,此时阳在寂静的夜中初生。

老子,孙思邈,马丹阳等经常强调午休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上午11点到下午1点之间。即使只是短暂的午睡,也能让身体与正午的过渡相协调。这种做法被称为“子午觉”,指的是二十四小时周期中两个关键的阴阳时辰。

同样,子时(子时)晚上11点到凌晨1点之间的睡眠也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此时阴气达到极点,阳气的种子在其中孕育。此外,建议在早上5点到7点之间短暂休息,因为此时太阳升起,阳气开始增强。在道教的健康长寿传统中,适当的睡眠时间,以及对饮食、运动和情绪的精心调节,是使身体与自然界更广阔的节律和宇宙循环相协调的基础。

只有在真正休息之后,运动的冲动才会涌现。这就像冬生春,阴生阳。在体育锻炼中,剧烈运动会导致肌肉纤维发生细微撕裂。但肌肉生长并非在锻炼过程中发生。它发生在锻炼之后,尤其是在睡眠期间,身体进入恢复状态时。在这个阴阶段,被称为肌肉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会修复和强化受损组织,形成更大、更有弹性的肌肉。

这是阴与阳的结合。剧烈运动后,身体自然会寻求休息。有些人甚至会立即入睡。然而,肌肉增长并非运动本身,而是当晚的睡眠使身体得以再生和重建。健美运动员对此深有体会,他们经常观察到休息后体型变得更壮实、更饱满。可见的结果是阳,但转变却是由阴促成的。

正如母亲通过与父亲的结合而孕育孩子,我们并非在受孕时标记孩子生命的开始,而是在出生时。虽然我们知道生命真正始于受孕的那一刻,但它的成长却是无形的,在黑暗中默默展开。这反映了一种普遍的韵律:生命的种子在寂静的黑暗中成形,远早于可见之时。

同样地,一年的种子孕育于冬至,正值水元素主宰的季节深处。在这个休眠期,在寂静与寒冷的包围下,种子静静地孕育。只有当种子在春天破土而出,生长开始显现时,日历才标志着一年的开始。同样,你的生日是庆祝你出生的那一天,是你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天,而不是你最初受孕的那一天。

在农历子月,阳气种子静止不动,被冬日冰冷的寒水包围。从植物学角度来看,这个阶段相当于吸胀,即种子吸收水分并开始膨胀,开启生命最初微妙的运动。这与受孕的时刻类似。在接下来的农历丑月,种子扎根:胚根(根尖)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开始吸收养分。最后,在农历寅月,嫩芽形成并向上生长,突破土壤表面,长成萌芽的茎。这一过程与每日的循环相呼应:正如阳气在午夜孕育,在黎明时分明显升起,植物在隐秘的萌芽之后,也开始可见的生长。光合作用开始,植物沿着阳气的轨迹,开始了向上向外的旅程。

木无水则不能生,水无种子则不能孕育生命。五行生法中,水生木。阳之子孕育于水中,但并非立即萌发,必须先经过阴历的丑月,经过孕育之后,才会在阴历的寅月(立春)萌发。

同样的顺序也反映在中国传统十二时辰的划分中。阳的种子在一天中最阴的时刻——午夜——孕育,即子时(从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受胆经管辖,与阳木相关。然而,阳的萌发并非一下子发生。从子时开始,阳气继续在丑时(从凌晨1点到3点)潜伏发展,丑时与肝经和阴木相关。只有在孕育之后,阳气才会在凌晨3点到5点的寅时(与肺经和阴金相关)开始萌发,此时雄鸡打鸣,宣告阳气的萌发。

生命始于受孕之时,而我们庆祝的是婴儿降生于世的那一天。同样,虽然新年的孕育始于冬至,但直到“立春”这一天,新年才被正式承认。立春标志着草木破土而出,万物苏醒,自然界进入万物复苏的时期。正如人们普遍认为日出而非午夜才是一天真正的开始一样,春天生命的出现也被视为一年真正的开始。这种观点反映了阴的隐性孕育属性与阳的显性活跃属性之间的根本区别。

生命的种子在更早、更隐秘的阶段形成,在冬日的寂静中发展。无论是在母胎中,还是在五行之水中,这个隐秘的阶段都属于阴生之境。子时、子夜、冬至、子月都象征着这个初始阶段。在道家思想中,阴被视为阳之源,如同母生子。生命源于静,动源于静。阳的出现并非起源,而是种子破土而出、生根发芽的那一刻。这便是阳生于阴的根本道理,使在深冬悄然形成的万物得以显现。

类似的原则在各种文化中也体现在一周的结构上。有些文化认为星期日是第一天,而另一些文化则认为星期一才是真正的开始。杜大师在其教义中将八卦对应到一周的七天,并将五行融入其中。星期一与干卦相关,而干卦又与木元素相关。五行的生成顺序贯穿了整个星期,最终在星期五以代表水元素的巽卦结束。星期六以坎卦延续了水元素的生成。

星期日与两个卦象相关:艮(艮)和坤(坤)。艮,不可移动的山,象征着一周的结束,是休息和反省的时刻。它与坤(八卦中最阴的卦象)配对,坤代表着土的滋养和包容。因此,星期五、星期六和星期日共同构成了一周循环中的阴相,并在星期一产生阳的更新,星期一是一周的开始。这种结构反映了生命诞生、生长和休息的更宏观的循环,体现了阴阳的自然节律。

在许多文化中,周日自然而然地演变成休息和恢复的一天,是一天中至少有一段时间禁食或静修的时间。相比之下,周一被广泛认为是活跃工作周的开始,人们从内心的休息过渡到外在的投入。从这个角度来看,周一象征着阳的出现:从周日的休憩中苏醒,向外展现活力。

种子的受孕始于冬至,相当于昼夜循环中的午夜。这个阶段可以比作婴儿在母亲水汪汪的子宫中受孕的过程。正如种子在冬天蛰伏,然后在春天发芽,婴儿在诞生于世之前也经历了无形的孕育。黎明时分冉冉升起的太阳,映射着生命从隐秘的孕育中诞生的景象。

正如公鸡啼鸣,预示着第一缕阳光的到来和肺经的激活,植物也会对黎明的到来做出反应。它们拥有内部的生物钟,可以预测每日的光照周期,提前启动光合作用。这种准备使它们能够捕捉到第一缕阳光,并在光照水平超过补偿点后立即开始产生氧气。正如婴儿的第一次呼吸标志着独立生命的开始,植物第一次释放氧气也标志着它进入了更广阔的生命循环,并与世界互动。

肺是生命之源,开启生命的第一息,标志着个体存在的真正开端。在传统的中医妇产科中,新生儿发出第一声啼哭的那一刻被称为“夺胎之气”。通过这最初的呼吸,婴儿从孕育阶段过渡到生命阶段。因此,肺被视为与阳气生发相关的器官。这一过程与人体的昼夜节律相呼应,金元素掌管的时辰(凌晨3点至7点)标志着黎明。正如植物在黎明的第一缕曙光开启新的一天时开始释放氧气一样,新生儿来到这个世界时也呼吸着第一口气,标志着它自身生命的诞生。

这条木先于金的经络顺序,体现了中医的经典格言:“血为气母”。在此语境中,血主要与肝相关,肝主凌晨1点至3点;气则与肺相关,肺主凌晨3点至5点。在夜深人静之时,肝会聚集并更新血液,为肺开启清醒的呼吸奠定基础,开启新的一天。

这种从木到金的生成顺序,也可以在太阳在天空中的轨迹中看到。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木与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相关,而金与西方(太阳落下的地方)相关。根据古典宇宙观,太阳据说从东方海洋升起,落到西方昆仑山后,象征着生命从诞生到圆满的完整弧线。这反映了之前讨论过的同一原理:阳之种子诞生于深邃宁静的夜晚,升入白昼的活跃阶段,直至太阳西沉,才回归平静。正如太阳完成其每日旅程一样,一周以“艮”(代表山之寂静)的卦象结束,标志着回归本源。

汉语通常用两个极端来表示整体,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对举”。当“东”和“西”写成“东西”时,这个复合词的意义可以超越其字面意义上的轴线。例如,在诸如“他在城里东西乱跑”这样的运动短语中,读者理解的是纵横交错的旅行,它覆盖了城市的每个角落(北、东、西、南),而不仅仅是东西街道。在诸如“这条铁路贯穿东西”这样的分布或覆盖范围的陈述中,其意义扩展到整个土地。即使用作名词表示“东西”,“东西”也充当着一个无限的容器:市场上什么东西都买得到意味着所有可以想象到的物品都可以出售。作者可以利用这种韵律的力量来暗示完整性,而无需列出每个元素。这样,肺经、肝经就可看作是包罗万象的经络。

在汉语中,整体的概念通常通过“对举”来表达,这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对比或互补的元素配对来表达一个整体。例如,“东”和“西”这两个方向极通常组合成“东西”这个短语,其范围超出了其明确的方向轴。在“他在城里东西乱跑”这样的短语中,其含义从字面意义上的路径转变为更广泛的运动,包括南北方向。同样,在“这条铁路贯穿东西”这样的陈述中,这个短语呈现出一种完全覆盖的感觉,暗示着贯穿整个景观的彻底连接。

即使用作名词,“东西”也用来表示“事物”,指代无限的、包罗万象的事物。例如,“市场上什么东西都买得到”这句话暗示着所有你能想到的物品都可以买到,强调了可能性的多样性。“对举”这种修辞手法用来表达完整性,而无需逐一列举。同样,肺经和肝经分别位于十二经脉序列的首末,涵盖了整个经络系统。

在理解经络系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肺与肝作为始末经络之间看似矛盾,这并非缺陷,而是更深层秩序的体现。正如太阳东升西落,肺与肝构成了人体经络循环的框架,涵盖了从第一次呼吸到最后一次脉动的整个生命周期。这一视角揭示了看似矛盾的现象,实际上是自然法则的深刻体现,可见与隐蔽、显性与潜性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无缝的流动。

归根结底,对经络系统的研究并非仅仅是技术探究,而是一条通往理解生命本身如何展开的途径。它提醒我们,每一个循环,无论是一天还是一生,都是一个更大整体的一部分。正如种子在发芽前必须休眠,太阳在再次升起前必须落下,每个时刻都蕴含着新生的希望。因此,肺和肝不仅是循环的起点和终点,更是通往更深入理解生命循环的门户。

当你做某事时,别人可能不相信你已经开始,除非他们看到你明显的行动。只有当他们观察到你的动作时,他们才会说你已经开始了。但事实上,一切行动并非源于身体的动作,而是源于内心的意念。人们看到的只是外在的表现;真正引发行动的,却隐藏在内心深处。

没有人能看到你的意志力,但他们能看到你的行动。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用一个人一生的成就来衡量他的意志力。在道家思想中,功德并非仅仅源于行善的意愿,而是源于实际的善行。正是通过行动将意愿付诸实践,才赋予了价值和意义。

反映了孕育和出生的原则:我们庆祝你的生日,而不是你受孕的那一天。同样,人生的功德,并非取决于行善的念头,而是取决于实际来到世间的善行。

春天的美德体现在冬日的沉寂之后,万物生机勃勃地复苏。儿女的诞生是一种美德,如同新一天伊始太阳的升起一样。美德体现在滋养和更新生命的行动中。它体现在促进成长和维系生命的行动中。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