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特區政府舉行“全國重點實驗室授牌儀式”,重組後的四所全國重點實驗室正式納入國家管理序列,標誌著本澳科技力量正式納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之中,為本澳融入國家創新體系,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在中央政府的重大支持和關懷下,四所實驗室聚焦本澳優勢領域,在中醫藥研究、集成電路設計、行星科學等發揮獨特作用。但本澳科技產業由於起步較晚,在產學研成果轉化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例如澳門大學創新創業中心,自2017年成立以來雖有50多個師生團隊通過該中心成功孵化,但對比內地轉化率較低。
據相關業界人士反映,高校科研成果需經歷概念認證、“小試”和“中試”等階段,需時較長,現階段多由科技基金協調高校對接企業。由於不同行業的成果轉換時長不一,資訊科技需時2至3年,藥物則需至少10年,沉沒成本較大,實驗室研究成果與市場銜接不足,需要得到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和商業化輔導,但政府、高校、企業之間尚未形成常態化協同機制。
此外,在資金支持方面,根據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的《企業產學研配對資助計劃》(下稱:《計劃》,現有資助以項目為導向,例如單個項目的申請資助金額上限為25萬澳門元,但缺乏對產業化後期,例如中期測試、市場推廣等方面的持續支援,項目難以通過市場化真正落地。《計劃》中亦要求企業配套投入不低於基金資助額,由於部分本澳科技企業規模小、研發投入有限,會因資金問題而卻步,也可能導致企業參與度不足。
對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1、行政長官日前表示,“政府正籌備設立政府產業基金和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以支持高新科技等新興產業發展”。現階段基金籌備進展如何,將如何推動更多科技企業落戶澳門及支持企業加大科創投入?
2、重組後的四大全國重點實驗室的重點任務是發揮產業牽引作用,政府將採取何種措施促進四大實驗室與內地頂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的深度合作,在引才、聚才、育才方面有何部署,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3、針對現階段產學研過程中缺乏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和商業化輔導,政府在科技項目後續支援上有何改善方法,會否考慮聯同業界共同提供知識產權管理、商業化諮詢與市場對接一體化服務,完善產學研生態系統?
澳區政府科學技術發展基金關於立法會黃潔貞議員書面質詢的回覆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