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國內 澳滬馬學術機構聯辦學術論壇 助人才建設顛覆技術創新融合

澳滬馬學術機構聯辦學術論壇 助人才建設顛覆技術創新融合

【環球新聞報訊】日前,由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國際(澳門)公共管理學會、馬耳他國立旅遊學院、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主辦,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共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研究院承辦,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院、學研出版社、《經濟管理學刊》、《教育發展學刊》支持,國家外國專家項目基金、澳門霍英東基金會、高勝•文化基金會資助之國際公共管理2025秋季學術論壇圓滿落幕。是次論壇主題為“戰略人才力量建設和顛覆性技術創新融合”,多名專家、學者、研究員參與,會議連續兩天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進行,研究成果可助力戰略人才力量建設和顛覆性技術創新融合。

國際公共管理2025秋季學術論壇現場

▲邱傑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書記邱傑代表主辦單位致辭,對2025年國際公共管理秋季學術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並向所有與會嘉賓致以誠摯歡迎!本次論壇以“戰略人才力量建設與顛覆性技術創新融合”為主題,恰逢其時、意義深遠。當前全球發展面臨新挑戰與新機遇,推動高水平人才與創新技術深度融合,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轉型的關鍵路徑。學校始終重視跨學科研究和人才培養,依託馬克思主義學院及相關研究平台,積極促進理論與實踐結合,致力於為國家和區域發展貢獻智慧。期待本次論壇彙聚各方真知灼見,形成更多有價值、可實踐的成果。他衷心感謝各主辦、承辦與支持單位的共同努力,使論壇圓滿成功。

▲高勝文

會議主席、國家外國專家、特聘教授、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院長高勝文博士首先對研究團隊長期取得優秀的成果表示肯定與祝賀。他表示,成員透過具體數據、創立理論和建立模型等方法開展研究,填補了人才梯隊建設與評價激勵機制創新、世界綠色經濟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發展機制等領域的空白。他相信,相關研究成果可助力戰略人才力量建設和顛覆性技術創新融合。他期望,論壇通過成果報告、出版專著、學術交流、科研合作,以及聯辦各類學術活動等嚴謹、科學及創新的比賽與活動模式,打造全國知名品牌學術論壇,發掘更多管理人才,為管理領域提供新思路,助力培育創新管理人才。

高勝文總結過去論壇和合作成果時表示,國際公共管理學術論壇多項成果以不同的形式送呈政府相關部門,為滬澳共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提供參考依據。他同時公佈兩機構合作以來之學術成果,在澳門基金會、澳門文化發展基金、澳門霍英東基金會、高勝•文化基金會等澳門公立、私立基金會及企業資助下,成員已出版多部學術著作,主持、參與及完成國家與澳門多項學術項目,學術研究成果在多個領域多次獲獎,這體現雙方科研良好的發展勢頭,且備受各界認同及肯定。此外,適逢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建校71周年,他在之前多年累積約澳門幣40萬元用作支持師生科研、少數民族、貧困生及境外生獎助學金等捐贈資金上,再次捐贈澳門幣31萬元教育發展基金予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至今累計向該校捐贈澳門幣71萬元,藉此捐資助學活動鼓勵師生積極向上,助力國家教育事業發展,以實際行動踐行愛國愛澳。

研究成果將助力戰略人才力量建設和顛覆性技術創新融合

▲劉夢華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研究院劉夢華研究員匯報《上海戰略人才梯隊建設與評價激勵機制創新研究》成果,聚焦上海打造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需求,結合全球科技競爭重構的時代背景,以破解人才發展瓶頸、支撐上海長遠競爭優勢為目標。理論與體系構建上,明確戰略人才梯隊建設與評價激勵機制的動態協同關係,二者通過“能力供給-制度保障-校準回饋”形成閉環;從梯隊結構合理性、能力進階性等維度構建人才梯隊指標體系,從評價標準創新、激勵手段有效性等維度構建評價激勵機制指標體系,輔以數據標準化、熵權法、耦合協調度模型等計量方法。提出創新多元評價體系、深化長三角人才協同、培育包容創新文化等建議,為上海戰略人才發展提供清晰路徑。

▲王泓博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研究院王泓博研究員匯報《世界綠色經濟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發展機制研究》成果,提出以政策引導、科研創新、人才培育與引入為核心的“U型”框架,構建“融合發展機制理論”。研究指出我國在三大機制上面臨政策協同不足、科研“卡脖子”、人才體系不完善等挑戰,提出“增綠強生態”“雙輪驅動”“培引共建”等舉措,推動綠色經濟人才與創新體系的系統躍升,為實現“雙碳”目標與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支撐與實踐路徑。王泓博研究員同時建議伴隨“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深化實施,戰略人才力量建設與顛覆性技術創新的深度融合,滬澳可進一步優勢互補,加強與國際接軌,吸引全球頂尖人才,為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貢獻更大力量!

▲李潔

上海閔行職業技術學院黨政辦副主任、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李潔認為,在當今日益激烈的全球科技競爭中,戰略人才與顛覆性技術的深度融合已成為贏得未來的關鍵。本次論壇聚焦“為何融合”、“融合的挑戰”與“如何融合”三大維度,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戰略人才是第一資源,顛覆性技術是第一動力,二者協同已成為大國博弈的核心支撐。當前仍面臨評價機制僵化、組織模式滯後等挑戰,需從跨學科培育、長週期激勵、包容性文化等多方面系統破解。我們應以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為指導,秉持中國立場與世界眼光,營造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的創新生態,為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堅實支撐,更好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時代之問。

▲強成文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秘書長強成文博士指出,劉夢華在《上海戰略人才梯隊建設和評價激勵機制創新研究》報告中,構建了戰略人才梯隊建設與評價激勵機制的理論模型及指標體系,運用耦合協同模型分析二者關係,並結合上海各區實踐進行驗證,提出構建長三角人才生態共同體的對策,契合區域人才發展戰略。王泓博在《世界綠色經濟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發展機制研究》中,提出政策引導、科研創新、人才培育與引入三大機制,借鑒皮爾斯和弗裏德曼理論論證其邏輯關係,創新性提出“U型”發展模型。兩篇論文均立足國家人才戰略高度,緊密結合上海“四個中心”建設實踐,兼具學術創新性、現實針對性與實踐價值。

▲孫瑛輝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研室主任孫瑛輝博士指出,兩位研究員的匯報十分精彩。首先,他們站位高,能夠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與方法,將國家戰略需求同地方區域發展實際緊密結合起來,體現出敏銳的觀察視角和深厚的家國情懷。其次,選題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前瞻性,積極回應黨的二十大及二十屆三中全會對人才戰略工程的部署,聚焦於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這一關鍵議題,彰顯了強烈的問題意識與學術擔當。再次,研究基礎扎實,能夠靈活運用專業理論,融合定量分析方法與實證實踐經驗,構建出具有創新意義的量化標準體系,成果兼具原創性和學術價值。最後,他們展現出嚴謹的治學態度、規範的研究方法以及富有潛力的學術素養,發揮了良好的示範和帶動作用,值得充分肯定和廣泛學習。

▲趙偉成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趙偉成博士認為,青年學者參會眾多是這次論壇的特點之一。高勝文博士的思想、經歷和為社會作貢獻之精神令其感到由衷敬佩,是青年學者的優質榜樣。兩位進行科研分享的青年研究員的學術成果及現場表現均有可圈可點之處,可以成為朋輩榜樣的鮮活教材。其中,有三點突出優點特別值得學習。第一,研究視角的前沿性。他們兩位的研究緊密結合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緊扣當前國家和地區的最新政策。第二,研究方法的科學性。他們兩位的研究具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點,展現出研究的嚴謹與扎實。第三,研究內容的體系化。他們的研究均已形成了體系完整的成熟的報告。荀子雲:“知之不若行之。”希望未來有更多的研究生可以像他們一樣,多寫多練,積極發表學術觀點,提升自身學術涵養!

▲錢婷婷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化工學部副書記、副主任錢婷婷博士指出,戰略人才梯隊建設與評價激勵機制創新研究有着較為扎實的實證論證,人才是上海發展的戰略性優勢,該選題新穎且具有創新性。文中運用耦合協調度以時間為維度分析了上海戰略人才梯隊與評價激勵機制兩者之間的動態協同,並進一步開展了上海各區的耦合比較。可進一步論證指標體系的科學性,並深挖上海戰略人才梯隊與評價激勵機制創新的成功點在於甚麼,還有哪些需要提升與改進的,以及各區的比較研究;世界綠色經濟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發展機制研究一文構建了“U型”發展機制框架體系,如能進一步深化“U型”理論背後蘊含的深層次內涵將有助於深化文章的理論分析厚度。另外需明晰世界綠色經濟重要人才中心的概念內涵與指向。

▲牛虧環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副書記牛虧環博士指出,兩位研究員的主旨報告,均契合本次論壇的主題內容,具有較強的學術價值與現實意義。其中,劉夢華研究員的報告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方法論創新與實操性並重的方式,構建了“戰略-能力-梯隊”的評價體系,用實證數據生動體現了梯隊建設對戰略人才培養的支撐作用;還可適當增加數字化時代人才梯隊變革的探討。王泓博研究員的報告立足國家需求、具有前瞻性,緊扣世界綠色轉型與創新發展的前沿問題,構建了綠色技術創新與高端人才集聚的“U型”發展機制框架,為綠色經濟時代的人才高地建設提供系統思維,兼具戰略高度與實踐價值;在跨國比較分析、區域協同聯動方面稍顯不足,可通過國內外實踐案例增強經驗借鑒,為研究結果提供扎實的論證支撐。

▲梁志平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專家委員、《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入選專家梁志平博士指出,非常感謝國際公共管理論壇給予專家學者學習交流機會,這是他首次參加國際公共管理學術論壇,感觸很深。首先,高勝‧文化基金會這樣熱心社會文化公益事業的活動,不僅僅是捐資助學,更是為了促進內地與澳門之間的文化交流,將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正如,孫中山曾稱:“華僑乃革命之母”,高勝‧文化基金會可謂是中華優秀文化研究的“發動機”。今天發言的兩位青年才俊都非常優秀,選題宏大且觀照現實需求,論證嚴密且邏輯性強,對策建議新穎可行;幾位老師的點評也非常到位,具體入微。相信只要兩位青年才俊繼續不斷努力,未來一定會成為相關領域的佼佼者。

▲養韋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生養韋認為,此次聆聽兩位研究員的分享令我深受啟發。他們選題新穎、視角獨特,生動體現了“守正創新”的要求—我們既要堅守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這一根本,又要主動融入新視野、拓展新維度,以探索精神產出有價值的成果。感謝國際公共管理學術論壇這個交流平台,讓我在學術創新與研究方法上獲益良多。未來的研究生生涯中,我會帶着這份感悟與收穫,努力在學術道路上提升自我,朝著更優秀的方向不斷邁進。

▲鐘文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生鐘文認為,通過聆聽學者報告與點評,我主要有三點感悟:第一,必須堅定政治立場,把准方向,堅持“在馬言馬”,將重要講話精神與黨的創新理論貫穿研究始終。第二,要重視調查研究,善於運用實證方法與量化工具,在扎實的數據與學理支撐中提升論文說服力。第三,應立足時代需求,聚焦現實問題—研究員們圍繞上海人才與技術發展的難點提出對策,彰顯了把論文寫在發展前沿的創新意識。由衷感謝本次論壇提供的寶貴學習平台!

▲張向前

會議主席、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公共管理學會會長張向前特別感謝主辦單位、承擔單位及海內外同仁對國際公共管理學術論壇長期以來的寶貴支持,國際公共管理論壇已成為境內外廣泛關注重要平台和學術品牌;特別感謝高勝文博士長期以來的慷慨義舉,樹立服務社會、奉獻愛心的典範,其仁心善行必將澤被社會,惠及眾生。

張向前總結指出,本次論壇全面貫徹2025年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鄭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議,聚焦戰略人才與顛覆性技術創新融合。研究員劉夢華以上海為案例,採用熵權法與耦合協調度模型實證分析人才梯隊與評價激勵機制,方法嚴謹、數據詳實,參考價值顯著。研究員王泓博系統構建綠色經濟背景下人才與創新高地的“融合發展機制理論”,提出政策、科研、人才“三維協同”路徑,視野宏闊,戰略性強。學者發言及專家點評充分體現在國家人才戰略與創新治理領域的前沿探索,為全球治理理論與實踐提供有益借鑒。

論壇成果豐碩備受認同及肯定

論壇期間,還舉行高勝•文化基金會教育發展基金捐贈儀式、高勝‧文化基金會獎學金頒獎儀式、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澳門基金會2024年學術項目資助計劃《“一帶一路”倡議及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 澳門高等教育發展研究》結項儀式、《面向2035年滬澳共同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激勵機制研究》新書發佈會、學術項目頒獎儀式、全國大學生管理挑戰賽頒獎典禮、《經濟管理學刊》及《教育發展學刊》第4期發佈會、《馬克思主義學報》創刊儀式、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港澳台圖書專館圖書捐贈儀式等。

論壇上,與會者還就人才發展相關之前沿問題、學術項目、各階段成果、科研資源、未來進展等作介紹、熱烈討論、交流及協定。出席成員還包括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財務部部長、《經濟管理學刊》編委劉弘燁,青年委員會主任、《教育發展學刊》編委陳家豪,出版委員會主任林敏儀,教育發展研究所見習研究員容詠欣,下屬16個研究所近150名成員;澳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籌委會主任曹洪彬;學研出版社編委鄭傲軒;馬爾他國立旅遊學院中國事事務部主任王薇;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院執行院長周贇;上海數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同濟大學EMBA飛行俱樂部副會長、原海軍92089部隊政治處主任俞建梁;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共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研究院研究員劉靈嫻、韓徹駒、廖洪清、劉祺、劉伯良、劉小芳、王亞航、桂苑潔、華思雨;上海外國語大學俞錦欣;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代表包括印佳琪、李欣榮、方鑫、馮初辰、陳達慶、梁茜茜、王楊、錢玉傑、宋海俐、石歌、 林豔、朱海霞、廖美婷、沈婷薇、李娜、蔡心雨、高倩倩、王家昊、王賀熠、聶佳鈺、李豔、黃慧妮、田永鑫、陳如意、張炳豪、胡睿、徐延、胡立濤、曾羅懌等;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知行學社成員朱聖賢、孫伶俐、張嘉博、馬毓澤;國際(澳門)公共管理學會研究員孟雨桐、周勝男、周晨雨、李燁希、王婧、周寧婷、張晟、譚镕慧、陳浩、陳梅、周志豪、周梓茵、蘇詩淇、楊余佳、葉佳琦;廣西百色學院青年教師姚慶娟、張人凡等;以及其他參會成員與友好機構代表。

▲研究院向上應大致送紀念品
▲高勝•文化基金會教育發展基金捐贈儀式
▲高勝‧文化基金會獎學金頒獎儀式
▲《澳門高等教育發展研究》結項儀式
▲《面向2035年滬澳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研究》新書發佈會
▲學術成果獲國家民政政策研究一等獎
▲全國大學生管理挑戰賽頒獎典禮
▲新期學術期刊發佈會
▲《馬克思主義學報》創刊儀式
▲圖書捐贈儀式

紀念抗戰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 抗戰歷史紀錄片《港九獨立大隊》放映會在澳門舉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