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新聞報訊】原創音樂劇《少年梁啟超》於10月4日在橫琴文化藝術中心開心麻花劇場上演,一場承載著歷史記憶與愛國情懷的文化活動,用粵韻悠揚的旋律、剛勁有力的武術與靈動優美的舞蹈,帶領現場觀眾穿越百年時光,重溫少年梁啟超的熱血成長歷程。本次演出門票在早前已經全部售罄,得到琴澳觀眾的喜愛和支持。
原創音樂劇《少年梁啟超》在2021年初,由澳門音樂劇協會與澳門藍眼睛國際藝術交流協會共同發起籌辦該劇,旨在通過音樂劇這一兼具藝術性與普及性的舞台形式,讓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群體,走進歷史人物的精神世界,激發對演藝事業的熱愛與家國情懷的共鳴,在2023年12月迎來首演。今年登陸《2025澳門國際演出季》,與開心麻花橫琴共同推出粵語熱血少年實驗劇場《少年梁啟超》,為進一步拉近與琴澳觀眾的距離,籌辦單位更是組建了一支全澳門本地主創團隊,導演、舞蹈編導、音樂創作、武術指導、劇本改編及舞美設計等核心崗位均由澳門本土演藝人才擔任,以“在地化”創作視角為作品注入全新活力。



本劇以清末為時代背景,聚焦梁啟超少年時期的成長歷程。故事始於廣東新會一家布店的開張,少年梁啟超看到洋布備受青睞,心中不禁對國家手工業的未來產生擔憂,他向父親表達自己的困惑,卻被父親叮囑需先專注科舉考試。隨後,父親帶梁啟超拜訪從英國歸來的楊世伯,希望楊世伯能指導梁啟超備考科舉。在楊世伯家中,梁啟超被西洋鐘、音樂盒等新鮮事物吸引,更從中感受到國家積弱的現實,年少的他發出”為何我國不能擁有這般先進事物”的感慨。楊世伯對梁啟超的遠大抱負深感欣慰,而父親則堅持認為科舉是報國的唯一途徑。三人之間關於“報國之路”的討論,展現了不同思想的碰撞,也為梁啟超後來的思想轉變埋下伏筆。



真正讓梁啟超堅定救國信念的,是布店老闆的悲慘遭遇。梁啟超高中秀才回鄉後親眼目睹昔日生意興隆的布店老闆,因沉迷鴉片而耗盡家財、傾家蕩產,家庭破碎的場景讓他深受震撼。這一刻,他深刻認識到,國家的衰敗不僅體現在經濟與科技的落後,更在於民眾的精神沉淪。從此,他不再局限於科舉求仕的傳統道路,而是立志探索新的救國之路,以少年之熱血喚醒民眾,振興中華。


除“在地化”創作視角外,這次音樂劇《少年梁啟超》的演員陣容極具包容性,二十多位演員均來自澳門,涵蓋全年齡層—最小的演員僅7歲,最大的已年過七旬。他們中有熱愛演藝的學生、陪伴孩子參與的家長,也有投身藝術的主創人員,更有來自各行各業的在職人士,律師、銀行職員、公職人員、調酒師等不同職業的從業者,因對音樂劇的熱愛彙聚在一起。儘管並非專業演員,但他們憑藉飽滿的熱情與認真的態度,利用業餘時間積極參與排練,在舞台上展現出最佳狀態。這種“全民參與”的模式,不僅讓更多澳門市民有機會接觸舞台藝術,也讓《少年梁啟超》的故事更具親和力與感染力,成為連接澳門民眾與歷史文化的重要紐帶。


本劇製作人兼導演吳小瑜表示,會繼續弘揚中華文化傳統美德,將核心價值融入生活,校園及社區的推廣,引導更多人通過創新和實踐,讓傳統美德在新時代煥發活力,為社會發展注入精神動力。音樂指導兼本劇主演楊穎君表示,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通過這些音樂與戲劇的舞台機會與本地藝術人才培育計劃,澳門本地青少年的文化藝術素養得到提升,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得以活靈活現、生動有趣的方式傳播到大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