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社團 從「扶弱」到「扶強」:澳門中小企發展的模式之辯

從「扶弱」到「扶強」:澳門中小企發展的模式之辯

(作者:婦聯總會副理事長 林毓霞)

近日,《中小企業生存的破局之道》一文引發社會深刻思考,其「破繭、共生、進化」的論述,為當前澳門中小企面臨的困境提供了一劑清醒而務實的良方。作為一名長期扎根普惠金融一線,同時也深入社會服務的觀察者,我對文中觀點深有戚戚焉。市場的優勝劣汰從不溫情,而企業的生命力,終究源於其自身的筋骨與血肉。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後疫情時代的市場邏輯已發生根本性改變。「坐等客來」的時代一去不返,同質化的產品與服務,正在被更注重情緒價值與獨特體驗的新消費模式迅速淘汰。政府的“三層式”支持方案等一系列舉措,為市場注入了寶貴信心,但這些外部支持終究是“催化劑”,而非“續命丹”。真正的破局之道,在於推動一場從“扶弱”到“扶強”的發展模式變革,重塑政府、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的關係,催生一個鼓勵進化、優勝劣汰的健康商業生態。

一、 融資的破繭:從「輸血」到「強肌」,倒逼企業信用進化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在一線工作中,我們頻繁遭遇一個結構性悖論:一方面是中小企高呼「融資難」,另一方面則是銀行面對企業不規範的財務管理與信用資料缺失而「放貸難」。這道鴻溝,單純的補貼無法填平。

真正的破局之道,在於將金融工具的運用,應從單向的「輸血」,轉變為雙向的「強肌」過程。政府牽頭設立「中小企業融資增信基金」是極具潛力的方向,但其核心價值應是一個市場化的「篩選器」和企業管理水準的「試金石」。我們可以設計一個正向激勵機制:將獲得擔保的資格,與企業建立規範的財務制度、依法納稅記錄、科學管理水準直接掛鉤。

這一步,就能引導企業從家族式管理的舊習中「破繭」,學會用現代企業的語言與資本市場對話。一個懂得如何管理現金流、控制成本、清晰核算的企業,其自身的「信用體質」將得到根本性增強,這才是真正可持續的「強肌」功能,遠比任何短期補貼都更為寶貴。

二、 轉型的共生:從「扶持」到「賦能」,構建實戰化成長生態

轉型,從不是政府單方面「扶」出來的,而是在市場的摔打中「拼」出來的。許多中小企業主並非不想轉型,而是缺乏視野、方法與實戰經驗。政府現有的數位化支持計畫已開好頭,下一步應聚焦於「賦能」而非「保姆」。

建議整合產學研資源,搭建一個極度務實的「中小企業戰力提升平臺」。這個平臺不做空泛的理論培訓,只聚焦可轉化的「戰法」。例如,直接對接內地頂尖的數字行銷機構,讓商戶「跟班實操」;定期發佈消費者洞察報告,讓企業看清市場風向;由特區政府或權威機構評選並表彰一批「年度轉型升級典範企業」,邀請其創辦人,分享他們在創新求變過程中的寶貴經驗與行業洞見。

政府的角色是「搭台」與「連結」,讓最懂市場的人教市場,讓成功者為後來者引路。當企業家精神被真正喚醒,當創新求變成為一種集體自覺,一個充滿活力的共生生態方能蔚然成型。

三、 場景的進化:從「點狀扶持」到「片區活化」,營造良性競爭舞臺

澳門不缺文化底蘊,缺的是將文化轉化為持續消費的有效場景。遊客體驗的碎片化,導致消費點的同質化內卷,滿街相似的牛雜、手信與茶餐廳,正是這一困境的直觀體現。

政府可轉變思路,從對單個企業的「點狀扶持」,轉向對商業環境的「片區活化」。集中資源,在各區打造幾個具有顯著差異化、能引爆社交媒體的「流量引擎」。例如,一座融合科技與藝術的文旅地標,一個主打葡語系國家精品的格調夜市,或是一條結合歷史城區的沉浸式體驗步行街。

政府的任務,是把舞臺搭得足夠精彩,把高品質的客流引到中小企業的門口。而這對所有企業,將是一場公平的「大考」:面對湧入的人潮,你的產品和服務能否脫穎而出,成功接住這「潑天的富貴」?這就形成了一種最高效的市場倒逼機制,是政府「有為」與市場「有效」的完美結合。

總而言之,中小企業的未來,終究掌握在企業家自己手中。社會各界應客觀理性看待市場規律,而政府最關鍵的角色,正是營造一個公平競爭、鼓勵創新的制度環境。讓那些勇於「破繭」的企業,能在健康的「共生」生態中獲得養分,最終完成適應時代的「進化」。這不僅是中小企業的生存之道,更是澳門經濟邁向高品質、多元化發展的必由之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