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社團 黃潔貞馬耀鋒議員舉行第七屆立法會工作匯報會

黃潔貞馬耀鋒議員舉行第七屆立法會工作匯報會

【環球新聞報訊】立法議員黃潔貞、馬耀鋒於日前(25日)假婦聯大廈二樓禮堂,舉行第七屆立法會第四會期議員工作匯報會,會議由澳門婦女聯合總會監事長容永恩主持,社會各界友好團體單位及婦聯總會多位代表出席。兩議員回顧今屆任期的履職情況,共跟進個案約三千四百人次,另向立法會提交118份議程前發言、390份書面質詢及38份口頭質詢,媒體發言1,569份,議題涵蓋婦幼家庭、經濟、醫療、文化教育、交通及民生福利等多個社會議題,並全勤出席立法會全體會議,認真履行議員為民發聲、監督施政的職責。

堅持以家為本 保障家庭發展民生所需
黃潔貞指出,過去四年,好家園重視本澳家庭發展需要,致力改善“一老一小一弱”生活環境。為家庭,團隊成功推動特區政府實現《家事案件調解制度》立法,延續產假報酬補貼,推出“醫學輔助生殖補助計劃”,促進家庭幸福美滿發展;為長者,落實調升養老金、敬老金,優化長者公寓申請名額及延長費用優惠,縮短長者院舍宿位輪候時間,支持長者安享晚年生活;面向幼兒,成功增設每月1,500元的“育兒津貼”,調升出生津貼至父母雙方每人6,500元,縮短兒童早療及專科醫療服務輪候時間,助力父母實現優生優育;為弱勢,成功爭取照顧者津貼的落實和恆常化,以及優化殘疾金、無障礙建設等支援保障,守護弱勢群體的權益和尊嚴。她表示,好家園堅持“以家為先、以家為本”的工作理念,真誠實幹,為廣大居民構建關心長幼、和諧共融的美好家園。

促進經濟活力 拓展向上流動空間
馬耀鋒續指,面對社會經濟轉型,好家園聚焦改善民生需求,力促特區政府延續多期全民消費補貼及各項消費獎賞計劃,並為長者、殘疾人士額外增設消費立減額,透過“投資於人”,實現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的相互拉動。同時,好家園一直強調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以及本地人才對支撐產業多元的必要性,主張提升對教育資源的恆常性投入,實現免費教育津貼及教育基金資助項目的調升和增加,為本澳教育發展及人才培育,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持及補助金額;又推動特區政府優化就業支援服務,重啟產業人才需求調研,構建跨部門協作小組及統一就業培訓服務平台,完善實習實踐培訓計劃,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培育以本地人才為核心的勞動力儲備。

繼續為民發聲 確保社會長遠穩定發展
寄望未來,黃潔貞表示,好家園將繼續堅持“聆聽市民心聲,反映民生訴求”,實現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願景和盼望,並重點關注以下民生議題:

一、完善家庭支援,賦能婦女發展。推動全面檢討《家庭政策綱要法》,著力推動家庭友善理念納入政策頂層設計,把家的元素融入政策當中;建立“法律補貼並行、全民共同分擔”支持機制,落實延長產假及侍產假,引入“餵奶鐘”、彈性上班、育兒假及產檢假等措施,支援雙職父母更好平衡家庭照顧責任;持續完善生育及養育的經濟支持措施,逐步提升“育兒津貼”受惠年齡與金額,調升“出生津貼”金額,推出子女扶養稅務減免,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成本。

二、提振社區經濟,發展多元產業。持續爭取延續惠民消費優惠,提升居民消費意欲;完善中小微企扶持政策,優化財政資助及貸款措施,降低企業經營壓力;用好綜合旅遊休閒產業優勢基礎,引導更多大型休企資源與中小微企、傳統產業協同發展,“以大帶小”豐富經濟內生增長動力,助力經濟適度多元;更好優化引客入區活動分佈,促進社區經濟均衡發展。

三、加大長者支援、護航兒童成長。監督下一階段《長者十年行動計劃》措施落實,關注長者需要,持續推動政府完善安老及醫療服務,增加院舍床位供應和養老福利調整機制,確保長者晚年生活支撐不減少。另推進制訂《澳門兒童發展目標》,持續優化各區兒童遊樂設施,強化特殊照顧需要兒童及家庭照顧支援,研究提供早療服務津貼,增加兒童早療服務供給,助力守護兒童發展黃金期。

四、完善就業保障,助力青年發展。推動擴大“就業+培訓”專項計劃行業範圍與職位數量,強化青壯年專業技術培養,開辦多元產業培訓課程及考證項目,增加專業考證培訓資助及獎勵金額;完善失業或待業人士支援,優化“失業者參加培訓津貼”;健全外僱管理制度,合理調控外僱規模,確保本地居民優先就業;並推動構建青年“五業”支援體系,加大教育資源投入,優化專業發展支持力度,提升教師就業及職業保障,培育新時代國家和澳門發展所需人才。

最後,容永恩感謝社會各界支持和積極反映意見,好家園將繼續凝心聚力、彙集民智,發揮居民與政府的橋樑作用,推動社會民生經濟穩步發展,確保政府依法施政,共同建設美好特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