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寫人: 葛萬金
行政長官岑浩輝近日開始與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不同界別團體會面, 收集對明年施政報告的建議, 動態積極, 但是做法仍然是按以往的傳統習慣, 接見團體代表為主, 做法合理但欠缺創意和普及性 。
社綜會葛萬金期待特區政府可增加施政報告公開諮詢場次,具有諸多深遠且關鍵的意義,對澳門未來發展進程影響重大。因為廣納民意,有助提升決策科學性, 利用不同階層、不同行業的市民或是真正的用家來吸納其對城市發展的訴求與見解, 功用顯著。葛萬金認為增加公開諮詢場次,能夠讓更多市民大眾獲得表達機會。從基層民眾對住房、就業、交通、安老及民生保障的迫切需求,到商界人士對營商環境、經濟政策的專業建議,再到教育界、體育界和文化界等專業領域對行業發展的規劃構想,都能被充分收集, 比部份社團或利益團體的意見更為貼地, 正如國務院總理李強同志所言 “高手在民間” 不無道理。
如在房屋問題上,更多普通市民可以講述自己在住房方面的困境,以及老舊社區居民對居住環境改善的渴望。這都能為政府制定房屋政策提供更全面、真實的依據,避免政策與實際需求脫節。社綜會建議施政報告應是擲地有聲及到位,更是紮根於民眾需求的層面上,從而大大提升政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同時增加公眾諮詢場次, 能強化政府與民眾互動,促進社會和諧. 再者諮詢場次的增多,為政府與民眾搭建起更密集、更直接的溝通橋樑。
以往,政府與民眾之間的資訊傳遞可能存在一定延遲或偏差,導致雙方產生誤解。現在,通過更多的諮詢場次,政府官員能夠面對面傾聽市民心聲,解答市民疑惑,同時也能將政府的政策意圖、發展規劃清晰準確地傳達給市民。這種互動消除了資訊不對稱,增進了彼此的理解與信任。市民看到政府對自己意見的重視,會更加認可政府的工作,提高對政府的信任度和滿意度;
此外, 增加公眾諮詢場次, 令市民感覺再不是城市發展的旁觀者,而是積極的參與者和推動者, 能培養起公民的責任感, 為澳門的長期繁榮穩定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通過這一舉措,澳門能夠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描繪更加美好的未來藍圖,在“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中不斷邁向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