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新聞報訊】為廣納社會對經屋置換制度的意見,政府正委託專業機構就經屋置換制度展開可行性研究。民眾建澳聯盟常務理事、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唐可嵐表示,住房是青年人生涯規劃的重要因素,現行《經濟房屋法》規定一人家團僅能申請一房單位,倘未來家庭結構發生變化,例如結緍或生育等,將再次面臨居住空間不足的情況。建議當局透過多元渠道收集居民意見,全面檢視社會需求,以制定適合本澳發展的經屋置換制度。
倡多元電子問卷擴調研渠道
經屋置換制度展開可行性研究已完成首階段收集公共房屋事務委員會委員及社會團體意見,次階段於八月十一日至九月三十日進行電話隨機抽樣調查。唐可嵐表示,樂見政府積極收集社會意見,但現行調查方式可能存在局限性,抽樣執行上仍有優化空間。她分析,電話訪問雖便利長者,卻未能完全顧及所有群體,尤其容易遺漏在職青年的意見,從而影響調查結果。調查機構需要關注青年會否因工作緣故錯過來電,或於工作環境中不便暢所欲言,導致青年群體的意見未能充分反映的情況。建議增設電子問卷,結合社交媒體、傳統媒體及社團網絡等渠道,擴大意見收集範圍,確保政策制訂能充份反映社會訴求。
籲建彈性房屋制度助青年安居
針對經屋置換制度,唐可嵐建議讓青年家庭透過“以細換大”機制進行戶型置換,滿足相關家庭不同階段的需求,活化現有公屋資源,並考慮將閒置單位轉型為青年公寓,回應當前青年群體的住房需要。同時,她認為,若推行置換制度,需預先進行全面評估,包括潛在的社會需求變化及市場影響。長遠而言,應建立更具彈性的制度,細緻考量不同家庭結構的差異化需求,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並因應社會變遷、將置換制度與恆常性申請機制整合規劃。
唐可嵐補充,公共房屋資源配置失衡可能造成寶貴的土地與財政資源浪費。透過綜合多角度考慮,方能從根本上解決青年安居問題,為澳門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建立穩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