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新聞報訊】由澳門大學人文學院藝術與設計系和該校伍宜孫圖書館合辦的「看‧書」藝術展覽5月23日上午開幕,展出澳大圖書館珍藏的50多件中西古籍,讓觀眾重新發現書籍的多重魅力,並探討在數位時代,紙質圖書的獨特價值與文化意義。

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致辭表示,展出的古籍不僅是知識的寶庫,更是跨越時空的藝術珍品,展現了精美裝幀、豐富文字、瑰麗插圖及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希望通過展覽,細品書籍的多重魅力,感受其作為文化載體的無限可能。展覽可欣賞到中西古籍各具特色的獨特風采:東方典雅韻味與西方華麗之美交相輝映,彰顯書籍作為藝術形式的深邃內涵,漫步展廳可細賞古籍中的匠心工藝與視覺魅力,感受其承載的歷史文化印記。

澳大人文學院藝術與設計系主任李軍指出,漢字的象形性決定了它是視覺優先性的文字,故展覽更強調書籍的視覺呈現。現場更以紙香配墨韻,讓大眾以多重感觀感受圖書字體、版式、插圖、裝幀、乃至看書人的塗鴉和批注的藝術與文化魅力。

澳大圖書館館長徐鴻表示,展覽的亮點之一是一面由《萬有文庫》多卷叢書構成的書牆。這套叢書曾以輕便的形式將知識與文化傳播到千家萬戶,令人感慨其為文化普及所作出的卓越貢獻。然而,書牆也引發人們對未來的思考:在數位時代,紙質圖書的角色以及意義是否正在改變。
是次展覽收錄了多件圖書、地圖、手稿等的珍貴古籍,其中包括中國現存唯一的歐幾里得《幾何原本》搖籃本,1491年版;公元1491年為中國明朝弘治年間,展覽亦同時展出明朝弘治年間刻本古籍《新編纂註資治通鑑外紀義》,這本古籍入選了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出席開幕式的嘉賓還包括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文宣部部長萬速成、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代局長蔡健龍、澳大副校長馬許願、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民生事務局局長馮方丹、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高等教育廳廳長許嘉路、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一級調研員李錄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代表兼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林國輝、美高梅文化藝術高級副總裁郭蕙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