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社團 民青會:為都更重建創造條件 為青年置業開拓出路

民青會:為都更重建創造條件 為青年置業開拓出路

【環球新聞報訊】《都市更新法律制度》自生效至今接近兩年,然而,備受社會關注的“祐漢七棟樓群”重建計劃,仍未能根據該法成功完成重建程序。民眾青年會副理事長談兆鵬指出,隨著樓群的樓齡持續增加,建築結構出現鋼筋外露問題,衛生與安全情況多年來受居民詬病,居住環境日益惡劣,亟待關注。

談兆鵬表示,從早年的“舊區重整”到今天的“都市更新”,相關政策已橫跨三屆政府,雖然制度與規劃逐漸完善,但實質成果仍未落實。政府必須積極為舊區重建創造條件,否則,恐將削弱社會對《都更法》的信心。

他稱,目前本澳城市規劃及人口密度限制,對舊區樓宇重建的增建幅度造成一定制約,削弱了私人樓宇重建誘因。例如,近日社會關注的巴波沙大馬路南慧閣重建計劃,由於按照早前規劃條件圖草案,重建後的新樓宇僅可比原有樓宇增加五個住宅單位,開發潛力有限,難以吸引私人企業投入資金參與。私人樓宇重建計劃缺乏經濟效益,令本澳都市更新的推動工作陷入停滯狀態。

談兆鵬建議,特區政府應考慮放寬住宅單位增建上限外,並透過綜合規劃,優化社區配套設施,包括增設交通、公共服務空間及綠化環境,以提升地區整體的人口承載力。同時,亦可因應不同地段條件,靈活調整樓宇高度限制,增加可建面積,以提高重建項目的吸引力。促進私人資本參與,為舊區重建創造條件,真正推動都市更新政策落地。

此外,他認為,都市更新應同步納入青年置業政策,透過制度創新回應青年多樣化的住房需求。建議政府集中資源,加快推動祐漢新邨第八街的夾屋項目建設,並加速落實經屋置換機制,釋放更多住宅資源,為青年家庭提供新的置業選項。透過政策改善社區老化問題,重塑當區活力,有效引導青年回流舊區,協助青年上樓置業。

他強調,置業不僅關乎居住安穩,更是青年穩定就業、建立家庭及積極參與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若能善用都市更新契機,推出具針對性和可持續性的多元置業制度,將有望為城市注入新生力量,推動社會長遠發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