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民就業備受社會關注,近期據統計暨普查局的資料公佈,今年第一季本地居民失業率為2.5%,較去年第四季上升0.2個百分點,就業不足率則為1.6%,下跌0.3個百分點。近年勞工事務局積極協助居民就業,開展行業專場配對會、職業配對等措施,今年首四個月,各類配對措施已協助3,433人次成功獲聘。
然而,從失業數據來看,第一季本地就業居民28.02萬人,較上一期減少了 5,800人,失業居民7,300人,較上一期增加500人。而目前勞工事務局的職位空缺總數約6千多個,若一一落實,基本可覆蓋大部分失業人士,但實際落實過程中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這體現出本澳幫扶就業舉措仍有優化的空間。值得關注的是,不少年輕人傾向於文員、銷售等以及與自身就讀專業相關的工作,但市場上最緊缺的卻是餐飲、酒店、工程維修等服務崗位。這意味著需求與供給存在錯位,未來要加快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促進更多新興產業發展,帶動更多新的職業選擇,才能滿足居民就業需求。對此,本人從持續完善就業措施的角度,提出一下質詢:
1、政府提及研究建立一個綜合性職業培訓平台,備受社會期待,請問當局有否具體的時間表來推進該平台的建立?未來如何完善就業培訓、配對的事前、事中、事後追蹤機制,追蹤居民配對成功後的就業狀況,從而更好地完善就業培訓?
2、現時失業居民的求職需求可分成多種不同人群,例如應屆畢業生、中高齡居民、退休人士等,鄰地香港在就業配對服務中,除了行業空缺外,還額外增加了兼職空缺、高等學歷空缺、中高齡就業空缺、政府崗位空缺等,請問當局是否可參考鄰地的這一經驗,對本澳的就業配對服務進行進一步細分,開闢更多就業專欄,並增加相應的篩選條件,以便居民能夠更快速、精准地尋覓心儀的工作?
3、特區政府正大力發展四大新興產業,這一舉措無疑將帶動就業及人資市場需求的轉變。請問當局未來會否考慮增開四大產業相關就業職位板塊以及相關專業培訓課程,方便居民可以及時了解本地及深合區人資市場的動態,進而滿足產業的人資需求?此外,如何在推動各綜合旅遊休閒企業發展非博彩項目的過程中,釋放出更多元化職位需求,從而拓寬居民的就業選擇,亦可滿足企業發展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