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科教 城大聚力建言高等教育建設 踐行教育強國使命

城大聚力建言高等教育建設 踐行教育強國使命

【環球新聞報訊】為深入探討強國建設背景下研究生培養的創新路徑,推動本澳高等教育事業邁向新征程,由澳門城市大學國際培訓與測試中心及研究生院聯合舉辦的“強國建設中的研究生培養暨持續教育發展新篇章”座談會於4月29日在城大氹仔校區行政樓順利展開。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葉桂平、台灣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校長王政彥、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文宏、天津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赫、澳門城市大學商學院副院長田一輝、國際旅遊與管理學院執行副院長李璽、數據科學學院副院長劉文堅、大健康學院執行副院長孫沛、研究生院副院長周龍、國際培訓與測試中心代主任吳窈芬、金融學院課程主任林德欽、教育學院課程主任彭俊、創新設計學院教授韓昊英、助理教授邢亞龍、葡語國家研究院助理教授施養正等一眾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同為研究生教育與繼續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

葉桂平副校長主持會議表示,早前頒布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明確提出要構建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統籌推進機制,為新時代教育現代化建設指明航向。澳門教育界應心懷“國之大者”,積極對接國家戰略需求,統籌高等教育、持續教育和職業教育協同創新,攜手推動澳門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著力培育具有全球視野、家國情懷與本土特質的複合型人才,助力澳門打造成為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發揮澳門作用。

他續談到,研究生教育在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創新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作用突出。澳門的研究生教育需堅持需求導向和創新引領,聚焦“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戰略,以及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深入推進學科專業調整,提升導師隊伍水平,加快培養複合型人才和高層次人才。並且,積極參與建設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重大工程項目,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充分激活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研載體效能,實現教育教學與科研創新雙輪驅動,為國家現代化建設提供高質量創新人才供給。此外,持續教育能夠擴大教育覆蓋,提升人力資源開發水平,幫助構建學習型社會,為教育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特區政府可強化資源支持,聯動澳門高校在積極老齡化背景下發展長者教育,諸如實施“樂齡書院”項目服務幸福澳門建設,以及整合優質數字資源,加強澳琴跨區域持續教育資源互通,其次,鼓勵高校聚焦“1+4”產業需求,深化產教融合,政府亦可以考慮通過跨部門合作,將部分持續進修課程和證照考試項目,與政府舉辦的各類實習計劃和就業配對相銜接,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職業發展路徑。藉此構建適應多元經濟需求的終身學習體系,同時助力“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戰略目標實現。

王政彥校長指出,全球化時代提升研究生教育需聚焦五大核心:一是夯實語言與數字素養基礎,強化國際學術對話及數字化研究能力;二是融合英美教育優勢,以師徒制為抓手,以及通過學術工作坊、論文研討等機制,系統培育學生學習科研的自主性;三是搭建多元文本研讀與思辨對話平台,培養批判性思維;四是通過國際交換生、獎學金及雙聯學位等多元路徑,促進學術資源跨國流動與跨文化對話;五是推動學位制度創新,兼顧學術深度與職場需求,探索實務報告與學術論文雙軌並行機制。另一方面,持續教育領域需同步革新,開發模塊化跨域課程與數字技能培訓,採用虛實融合教學模式打破時空限制,通過體驗式學習促進知識轉化,並借力國際資源構建終身教育生態,形成研究生教育與持續教育協同發展的高等教育新生態。

文宏副院長指出,新時代研究生教育要以服務國家戰略為導向,通過三大創新舉措系統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一是強化“學科-產業”雙輪驅動,動態優化學科佈局與產教融合機制,促進教育鏈與創新鏈精準對接;二是完善校企協同培養體系,聯合行業領軍企業共建產學研一體化實踐平台,實現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無縫銜接;三是創新“導師+”育人機制,依託導師發展中心構建教學、科研、產業多維指導體系。同時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定位,積極探索“高校-產業集群”協同育人新範式,為教育強國建設提供創新實踐經驗。

張赫副院長提到,天津大學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秉持多學科交叉融合發展理念,新工科建設成果斐然。以建築學院為例,在學科建設上依託“建築老八校”底蘊構建理論體系,推動跨學科融合,緊扣國家戰略創新課題。在育人實踐中,推行“學術+行業”雙導師制,強化產學研結合,通過校企合作提升學生行業對接能力,搭建國際交流平台,鼓勵學生參與全球城市議題項目。在導師團隊管理上,按研究主題細分方向小組,定期跨組交流,動態調整分組,實行高年級帶教與彈性科研機制,構建“核心問題牽引-自主路徑探索-過程動態校準”科研閉環,同時設立專項獎學金激勵科研,培養“懂理論、精技術、懷家國”的復合型人才,為構建一流研究生培養體系貢獻力量。

田一輝副院長表示,商學院是培養商業精英的搖籃,通過前沿課程與實踐鍛鍊,能為國家培育具備國際視野、創新思維與社會責任感的商業人才。相應人才將在全球市場中引領企業成長,推動產業升級,助力國家經濟崛起,為教育強國添磚加瓦,讓商業智慧成為國家發展的強大動力。

李璽副院長認為,旅遊強國和教育強國從底層邏輯來說具有一致性。澳門旅遊管理高等教育界需立足澳門及灣區文旅產業的獨特優勢,以文化自信激發學科創新、以產業需求引領教育變革、以生態營建提升資源效能,最終形成“教育賦能文旅、文旅反哺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模式。藉此,澳門有望成為“世界旅遊教育樞紐”,通過教育激活文化基因、通過人才驅動產業升級、通過文旅融合增進全球文化互鑒。

劉文堅副院長談到,城大積極響應人工智能時代發展需求,緊密配合特區政府“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建設特色交叉學科集群服務智慧澳門建設,諸如,在大健康領域重點發展智能醫學影像診斷系統和智能醫療輔助系統;開設金融科技特色課程,培育具有國際視野的複合型金融科技人才;在文旅會展方面創新研發智能導覽系統和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技術,通過構建獨具特色的“AI+”教育體系,為教育強國戰略貢獻澳門智能。

孫沛副院長表示,澳門應積極發揮國際化教育平台優勢,走出具有澳門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城大應努力借助教育強國戰略和澳門產業多元化發展的戰略機遇,利用好澳門國際化優勢,積極與國內外大學和科研機構展開合作,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構建更加多元的國際化教學與科研平台。在學科佈局上,緊緊圍繞澳門產業多元發展戰略,以人才培養為核心,推動相關領域的創新與科技應用,提升相關產業的新質生產力。

吳窈芬主任強調,特區政府積極貫徹“教育興澳、人才建澳”理念,致力提升人口素質和競爭力,自2007年推出“持續進修發展計劃”,鼓勵居民提升技能和素養,積極推動建設學習型社會和終身學習體系。城大國際培訓與測試中心一直秉持終身學習的理念和發揮服務社會的精神,配合政府施政,為澳門民眾特別是長者提供多元適切的課程。期望未來政府在整合社會面向資源、完善成人教育培訓體系及建立區域的合作網絡等方面發力,不斷提升本澳持續教育的水平。

林德欽課程主任表示,建設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將有助澳門破解土地空間有限、產業結構單一等發展瓶頸,通過跨境教育與科技服務等產業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築牢根基。對國家而言,這將有助於以澳門為窗口鏈接全球資源、以橫琴為腹地推動產業結構升級、以大灣區建設賦能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以國際標準設立搭建世界不同文明互鑒的橋樑。

彭俊課程主任指出,教育強國建設中的澳門研究生培養暨持續教育發展新篇章,澳門需以獨特區位與多元文化為根基,緊扣國家戰略。研究生培養可聚焦中醫藥、旅遊管理等優勢學科,深化與內地聯合培養,共同儲備國際化人才。持續教育應對接產業升級,與灣區園區合作開發定制化培訓,探索“政府-企業-高校”多元投入機制,借助“互聯網+教育”拓展輻射力。

韓昊英教授表示,澳門的高等教育應立足區域特色,推動跨學科交叉融合,強化產學研合作,培養既具備扎實學術功底、又能應對實際城市發展挑戰的複合型人才。同時,持續教育應緊密對接國家戰略,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並為大灣區乃至全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援。

邢亞龍課程主任認為,落實教育強國戰略,需在“公平與效率”“傳統與創新”“本土化與國際化”中達成動態平衡,對此澳門需要探索建立彈性教育資源配置機制、構建多元評價生態系統、前瞻佈局人口變局下的教育形態。

施養正助理教授談到,澳門作為灣區核心城市,可積極推動粵港澳高校交流合作,同時依託澳門高校的葡語教育、中醫藥等特色學科,打造“中國-葡語國家教育合作中心”,助力國家“一帶一路”人才交流。

周龍副院長在總結時表示,期望藉此次座談會,搭建澳門與內地高校間的交流平台,加強溝通協作,積極落實各項合作計劃,共同培養更多優秀人才,通過凝聚合力,將不同地區高校的優勢轉化為推動國家教育全面發展的實際動力。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