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多位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澳區委員聚焦深合區。全國政協澳區委員陳明金表示,藉澳門回歸祖國廿五周年之際,習近平主席親臨澳門視察並第五次視察橫琴,農曆新年過後,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隨即赴橫琴調研,部署橫琴粵澳深合區第二階段的發展建設,體現中央對橫琴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陳明金認為深合區第一階段任務初步達成,第二階段發展任務更為艱巨和具有挑戰性,深合區政府需要按照習主席講話所強調的“四要”標準,銳意改革、聚力攻堅,着力“澳門+橫琴”等重要論述,加快推進琴澳兩地一體化、共贏發展。
陳明金指出,澳門經濟多元發展要立足“澳門+橫琴”,這至少包含三層意思,在空間上,來往琴澳可以自由出入;在生活上,兩地居民生活就業環境趨同;在商業活動上,琴澳兩地市場一體化。就目前來看,琴澳差異正在縮小,但是,力度和進度仍然比較緩慢。目前橫琴深合區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未達便利,與社會期望存在落差。建議橫琴深合區第二階段建設思維要更加創新和開放,必須用好用足中央的優惠政策,解決體制、機制問題,講績效重落實。
為企業鋪路搭橋
同時,產業的發展,最根本要靠企業主體,服務型的政府,要切實做好企業發展的堅強後盾。二月十七日,民營企業座談會召開,習主席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堅定信心謀發展。大會對全國民營企業具有巨大提振效應,統一思想,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品質發展。他認為深合區政府應該更加積極主動傾聽企業主體心聲,全面摸排企業需求,積極為企業的發展鋪路搭橋。
促政策路徑暢通
他以中醫藥產業為例,習近平主席對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作出重要指示,澳門和橫琴經過調研分析,將它列為四大產業之一。但入駐橫琴的企業所生產的產品,無論由橫琴到澳門,還是澳門到橫琴都到處碰壁。有企業反映,他們在橫琴生產的中醫藥產品,貼“澳門監造”的牌子,以澳門藥監局認可的標準生產,但從橫琴出口到澳門,海關適用內地的出口標準,“澳門監造”不受認可,結果出口不到澳門。政策、路徑不暢通,琴澳市場又如何一體化呢?另一方面,對於一些保健品、藥品需要從澳門進入橫琴,很多企業採用跨境電商的方式,產品又要從澳門發到香港或者南沙,再到消費者手上,這與橫琴一點關係都沒有。他說,“服務型的政府,在明確產業政策和方向後,必須和企業一道,打通政策和路徑的難點、堵點,只有企業成長了,產業才能有發展。”
助人才產業集聚
陳明金又認為產業發展需要人才配合,人才集聚才能築巢引鳳。去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支持人才發展若干措施》出台後,至去年九月,引進人才六百五十八人。他建議可以透過全球招聘,向全世界廣發“英雄帖”,為高端人才搭建平台,向符合條件的高端人才,提供更加宜居、宜業的生活就業發展環境。
來源: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