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新聞 澳門道教協會舉辦乙巳年新歲祈福法會

澳門道教協會舉辦乙巳年新歲祈福法會

【本報訊】澳門道教協會乙巳年新歲祈福、拜太歲、拜文昌、禮斗及轉運法會於2月8日(年十一)上午、下午及9日上午舉行,嘉賓、團體及善信合共八佰多人參加,該會副會長葉達及賴宏在場迎迓及派發福米、福果及平安符。會長吳炳鋕及澳門道教青年協會理事長吳炯章聯同法務團主持法會,音樂總監王忠人副教授率領澳門道樂團為科儀音樂演奏,澳門少年八音鑼鼓團團員展演澳門八音鑼鼓,氣氛熱鬧,道場莊嚴祥和,道曲悠揚悅耳。

在會場繼續增設膜拜文昌筆,在中國傳統信仰裡,文昌帝君是主宰文運、考試、人世間功名利祿的天神。元明以後,隨著科舉制度的規模化和制度化,對於文昌帝君的奉祀十分盛行。莘莘學子透過敬拜帝君,膜拜文昌筆,祈求學業精進、福慧雙增、品學兼優、德才兼備,平步青雲。所以拜文昌、膜拜文昌筆深受家長及同學們的歡迎,當天接踵不斷來敬拜,場面熱鬧,參拜者亦獲贈文昌筆乙枝,庇祐學子們用功學習,學業進步。該會設置的智能系統萬福光明燈,透過系統即時在燈柱上亮岀善信點燈的位置及念出語音祝福詞。

會長吳炳鋕稱透過道教祈福典禮及道教音樂向民眾傳播中國文化中有著悠久歷史的本土宗教文化,讓年青人親身體驗道教崇拜儀式,並持續在蓮花寶地弘揚道教文化,推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澳門道教科儀音樂及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中澳門八音鑼鼓。他又稱該會繼去年赴馬來西亞北海參加羅天大醮,富有澳門特色的道教科儀及音樂和年青化深獲當地信眾及各地道團的讚許,於5月再獲台北松山慈惠堂之邀赴台參加該堂五十五周年堂慶舉行的羅天大醮;而7月下旬組織中學生參加與湖北省道教協會合辦第二屆武當道文化體驗周,讓青年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及道文化。薪火相傳是非遺元素不可缺的,培訓更是傳承工作重中之重的工作,該會亦持續舉辦道教科儀班及道教音樂學習班。

8日上午出席活動的嘉賓有中聯辦吳輝副部長,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會長劉藝良先生,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崔世平先生、蕭志偉先生,新聞局陳露局長,文化局鄭繼明副局長,旅遊局程衛東副局長,澳門基金會何桂鈴委員,立法會梁安琪議員、龐川議員,文化發展基金代表許鑫源委員,街坊總會陳家良理事長,澳廣視執行委員會羅崇文主席,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梁玉華副會長,佛教總會代表釋妙智法師,佛光協會湛啟光會長,巴喀伊澳門總會江紹發主席,澳門文獻資訊學會理事長楊開荊博士,朱威權、梁仕友及廟宇節慶文化促進會各廟宇代表等。

乙巳年太歲吳遂大將軍

乙巳太歲吳遂,宋期安徽(今安徽省)人。嘉熙四年,任休寧縣知縣(今,安徽省休寧縣),大旱時’其親自到城隍前為百姓祈求三天三夜,終得降雨,並減免百姓田租和賦役,全力救濟困苦災民。

拜太歲

「太歲」一詞早在商朝已出現。相傳紂王的一位妃子姜氏,身懷六甲時被紂王拋棄,其後孩子長大成人,為生母報仇大義滅親,協助周文王討代紂王有功,被姜太公封為「治德太歲」。及後東漢劉秀起義成功,晉封多名戰將為「二十八宿太歲」。

太歲星君負責掌管人間的吉凶禍福。以十天干、十二地支配合,六十年為一甲子,共六十位太歲。每年都有一輪值的太歲星君,在每一個年頭,都有一位神明掌權當年的一切凡間事務,稱為「值年太歲」。自身出生之年的「值年太歲」為自身的「本年太歲」。東漢以後,道教晉封有德之士為「太歲」。由於太歲大多是武將出身,故在道教的稱謂上全部賦予「大將軍」的封號。

乙巳年肖豬沖太歲,肖蛇、肖猴及肖虎犯太歲。

沖太歲 犯太歲

由於古人有“太歲當頭坐,無喜必有禍。太歲出現來,無病恐破財”的俗諺。所謂犯太歲,是指一個人出生年份的生肖,與流年的生肖相同、相沖或相刑,民間統稱以上三種情況為沖/犯太歲。

沖太歲–若本命生肖與值年太歲生肖相隔六年,則會出現相沖剋破,故稱“沖太歲”。

值太歲及刑太歲–若本命生肖與值年太歲生肖相同,或相隔三年及九年,出現偏沖之況,分別為“值太歲”及“刑太歲”,俗稱為“犯太歲”。

人們認為”拜太歲”,或稱“安太歲”或“攝太歲”,便可趨吉避凶,以祈求平安及事業順利。 
「攝太歲」,相傳金朝章宗元年,瑞聖皇太后患了一場急病,吃藥不靈,惟有寄託神靈,向她的本命太歲「丁卯年耿章大將軍祈福」,果然不藥而愈。章宗為了報答神恩,遂下令建廟供奉六十位太歲,而「攝太歲」這個習俗,在民間開始廣泛流傳了。

王義桅:掌上明珠的第一份禮物——華僑華人的民心相通與澳門智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