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當局致力建設“體育之城”,民眾建澳聯盟副理事長陳冰冰指出,本澳運動場地長期供不應求,居民難以預訂體育場所鍛鍊,體育業界也面臨專業訓練場地匱乏的問題,場地不足影響居民鍛煉的積極性和相關產業人員體育事業發展。解決體育場地不足的問題,對推動體育事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建議當局善用土地資源規劃體育場地,並鼓勵有條件的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向居民開放部分體育設施,以積極回應市民運動需求。
陳冰冰表示,近年當局以“體育之城”為建設目標,積極引進各大型體育盛事落地並多次邀請奧運冠軍來澳,與此同時,本澳居民的健康意識不斷提高,參與體育活動以及對各類運動場地的需求亦隨之增加。特別是羽毛球場、籃球場、游泳池等熱門大眾運動設施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不少居民反映長期難以預約到合適的運動時間,既影響民眾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降低城市體育氛圍。同時,體育業界同樣面臨“搵場難”的困境,專業訓練場地的缺乏嚴重,阻礙體育人才的培養和競技水平的提升,也阻礙本澳體育產業的長足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澳門目前擁有相當數量的土地,據資料顯示,截至去年七月政府已收回並成為特區政府的“國有土地”,總面積約七十二萬平方米,當中有約十九萬平方米土地利用作建設,其餘約七成仍未被有效利用,對土地資源造成浪費,亦帶來大量維護和行政成本。對此,社會一直期望當局能因應社會發展需求盡快有效規劃相關土地,回應居民運動、休憩所需,然而相關建議始終未得到當局積極反饋。
陳冰冰强調,充足的體育場地是培養體育人才、居民强身健體的先決條件,建議圍繞“體育之城”的建設,進一步解決場地不足和提升人才培養的政策,包括對現有土地資源進行科學評估,兼顧環境適宜性和社區需求,規劃適合建設體育設施的土地,優先解決居民最迫切需求的場地類型,如增設公共羽毛球場、籃球場、足球場、滑板場、泳池等,並盡快推進多功能體育中心的建設。此外,投入資源鼓勵更多具備條件的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向本澳居民或團體開放部分設施,充分利用現有的體育資源,為本澳居民提供更多合適的運動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