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軌石排灣線昨日正式通車。長者事務委員會委員、婦聯社會服務部助理行政主管何伊琳表示,石排灣線通車後有助提升輕軌的可達性,特別是為該區居民轉乘前往氹仔市區或跨海出行提供更便捷的選擇。她昨日亦到現場了解站內環境及營運情況,認為還需完善站點內部及周邊的步行指示,並應加快石排灣和諧大馬路空中走廊建設,整體提升居民特別是長者前往輕軌站點的舒適與便利程度。
何伊琳表示,輕軌石排灣線開通首日已吸引不少周邊居住的“老友記”率先乘搭體驗,普遍對輕軌的行車時間、速度與穩定性表示滿意,而且有長者乘搭優惠,認為乘搭輕軌往來氹仔市區或媽閣會更加便捷舒適。此外,站內無障礙元素如導盲磚、升降機設備等亦相對完善,認為有助行動不便人士及長者使用輕軌出行,拓寬社交生活圈子。
她續指,對區內不少長者而言輕軌系統屬新事物,對於輕軌的站點分佈、線路、轉乘站上落點位置、車票購買及相關優恵等資訊未必掌握。因此婦聯屬下位於石排灣的樂頤長者日間中心亦積極向居民提供相關乘車資訊,讓居民熟悉輕軌乘搭流程,亦建議當局與輕軌公司應在通車初期加強在石排灣社區向居民宣傳,如派發清晰的乘車指南、主動提供轉乘資訊及購票優惠等信息,並加派工作人員在現場協助和解決乘客需要。
此外,石排灣公屋群長者居住比例較多,現時公屋群與輕軌站點之間的路程,對他們來說仍然是一段較遠的距離。她認為相關部門應在社區周邊增設更多清晰、明顯的指示牌,以及站內設置地線指引方向等,方便並吸引更多“老友記”使用輕軌出行。同時,更重要是需要加快石排灣和諧大馬路空中走廊的建設工作,串連起區內的行人天橋,形成完善空中步行系統,為區內居民提供便捷、安全、舒適的步行路線,一方面提升石排灣輕軌線的使用率,亦照顧到區內長者和行動不便人士的出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