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由澳門傳統文化(藝術)交流學會主辦的第十二屆“景泰流芳”景泰藍書畫展9日在澳門萬豪軒開幕,展出約20件景泰藍珍品,同場展出的還有50多幅圍繞雙慶主題的書畫作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同賀雙慶。

出席是次活動的嘉賓有澳門中聯辦文宣部副部长白冰女士,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员会委员區榮智先生,澳門立法會議員高天賜先生,澳門中華文化興旅遊產業學會會長梁樹森先生,澳門智慧人文勵政會會長吳在權先生,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澳門區河北省政协常委唐嘉樂先生,偉鴻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姍桃絲女士,中國國際城市雕刻藝術大師,梁晚年先生,澳門霍英束基金會總斡事史濠先生,澳門收藏家協會會長吳利勳先生,澳門陶然書畫社社長阮毓明先生,澳門華夏文化藝術學會會長關權昌先生,澳門中國書法家協會會長歐陽澤榮先生,澳門書法院理事長李汝榮先生,珠海市传统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珠海其融艺术馆馆长胡婉玲女士,澳門傳統文化(藝術)交流學會理事長周永騰先生,澳門傳統文化(藝術)交流學會 會長、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董事長胡淑蘭女士。


澳門傳統文化(藝術)交流學會會長胡淑蘭在致辭中表示,辭次的作品百花齊放,有非遺的藝品中的極品景泰蓝,專為回歸25年慶典獻禮,作了一款特別景泰藍寶月瓶,它以澳門文化特色為主題,它象徵着和諧,高雅,祥和以及身份與地位的象徵,以緾技蓮和金蓮花,大三巴,观光塔,媽祖廟,新葡京地標為主題,有一对龍耳代表今年是龍寓意,在藝術上沒有與景泰可比性的藝術品,借用馬未都先生一句話,《一件景泰藍相當于十箱官窖瓷》他的技術要求高超,有八個工序,經過108道手序. 有着團隊精神的高級藝術精隨,現在的工藝已達到了又一个高峰期。還有麥光榮先生,澳門中青一代的優秀才子他在中國書畫大赛中得到全国唯一金獎,還有欧阳泽荣先生的作品在澳門也是值得收藏的,周永騰先生的新作,吳在權先生的收藏景泰藍作品,這次展览的作品者各有特色,都非常优秀。

據介紹,為紀念澳門回歸二十五周年,向回歸二十五周年獻禮,胡淑蘭景泰藍大師传承人親自設計策划製作景泰藍寶月瓶。 景泰藍象征着和諧,高雅,祥和以及身份與地位的象徵。景泰蓝不仅是一种特種工艺品的名称,更象征着一项古老工艺所焕发的鲜活生命力。其精湛典雅的纹饰技巧、金碧交辉的迷人色泽、动人心弦的华美气韵、流光溢彩的艺术韵律和独树一帜的民族风格,使其成为国礼的理想选择。
寶月瓶高3 4 C m, 寬 2 3 C m,厚8 C m,直頸,頸側有双耳(龍年象征,也是中華民族的圖騰)瓶腹似圆月而得名;寶月瓶正面為盛世蓮花。背面有大三巴,觀光塔,新葡京,媽祖廟圖案,都是澳門的地標。其造型秀美,色彩艷麗,寓意深刻。寶月瓶不仅是一件實用的器具,更是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和歷史信息,它的設計靈感來源於自然界的月亮,象徵着團圓和豐收,融入澳門葡國文化元素,以纏枝蓮為主圖案(荷花和藤交織在一起的圖騰),是中華歷史文化形象之一,也寄托了對慶祝澳門回歸二十五周年及澳門未來的美好祝願。
另一件由吳在權慷慨借出,名為《一帆風順》,為展覽增光添彩。

據胡淑蘭會長介紹,銅胎掐絲琺瑯有三千多年歷史,在中國以有七百多年歷史,歷史悠久,铜胎掐絲琺瑯在專入清朝时,作为專用皇宫御用,所以在民間看不到景泰蓝,也没多少人認識景泰蓝的,自民國后中國以出口為主,民間也少有,所以大家把景泰蓝和瓷器分不太清,景泰蓝也是有建國初期為中國力下了漢馬功劳,中國出口外匯,换汽車,鐵路,日用品等等,也是景泰蓝歷史以來最顶鼎盛時期,當時有幾萬個工匠,就现在近二十年也是以80%的國禮都是景泰蓝。
胡淑蘭會長說,我以景泰蓝為基礎把澳門的文化融入到景泰蓝中,把文字寫到景泰藍中,對景泰蓝也是首次改革與創新的前驅者。發揚繼承傳統文化藝術對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的重要性,有必要重視推廣傳统文化藝術是擺在每一個中國人面前的光荣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