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5 周年、澳門回歸祖國 25 周年、功德林文獻遺產成功入選 UNESCO《世界記憶(國際)名錄》(功德林寺院創辦 100 周年),澳門城市大學澳門世界記憶學術中心、銀河娛樂集團、澳門無量壽功德林寺院、鏡湖醫院慈善會、澳門文獻信息學會聯合舉辦“澳門文獻遺產與世界記憶國際研討會──傳承及當代意義”,邀請了多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共同就文獻遺產的保護、傳承及其當代意義進行探討,同時進一步宣傳澳門文獻遺產的世界意義,擦亮澳門文化之城的“金名片”。

6 月 30 日上午10點,國家檔案局林振義副局長與 UNESCO 世界記憶項目委員、世界記憶學術中心委員訪問鏡湖慈善會。來訪的嘉賓包括國家檔案局合作交流司司長王紅敏;澳門文獻信息學會理事長兼澳門城市大學世界記憶學術中心代表楊開荊;UNESCO世界記憶項目國際諮詢委員會主席揚·博斯(Jan Bos),UNESCO 世界記憶項目國際諮詢委員會秘書長法克森·班達(Fackson Banda),UNESCO 世界記憶亞太區委員會副主席武氏明香博士(Dr. Vu Thi Minh Huong),UNESCO 世界記憶項目國際諮詢委員會教育與研究委員會主席洛薩·喬丹教授(Lothar Jordan),UNESCO 世界記憶項目國際諮詢委員會原副主席帕帕.摩馬.迪奧博士(Papa Momar Diop),UNESCO 評審委員羅斯林‧羅素(Roslyn Russell),UNESCO世界記憶亞太區委員會亞太區名錄評審委員徐慶浩教授(Suh Kyung-ho)等,受到鏡湖慈善會理事長劉永誠,副理事長、秘書長兼鏡湖醫院院長吳培娟,鏡湖醫院常務副院長李鵬斌,副院長張振榮、陳泰業等的熱情接待。

劉永誠介紹了鏡湖慈善會的創辦歷史,強調鏡湖現存的文獻檔案涉及澳門社會的各個方面和諸多澳門近代名人,是 19 世紀末至今澳門華人社會的縮影。希望透過文獻檔案的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鏡湖的歷史、文化和思想,宣揚普世價值。隨後,楊開荊向專家介紹鏡湖文獻的整理工作,並分析這些文獻的歷史價值及世界意義。專家們聽取彙報後發表各自的見解和建議。
林振義表示,鏡湖成立的年代,正是中華民族面對內憂外患、面臨幾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最為迷茫的時期。鏡湖的創辦,不單表現了澳門華人互助自救,更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鏡湖的文獻檔案,紀錄了這段歷史。同時,作為孫中山先生、柯麟院長工作過的地方,鏡湖的文獻檔案更突顯其獨特價值。最後,專家們參觀了鏡湖慈善會檔案室及鏡湖歷史紀念館。

來訪的還有韓國安東世界記憶學術中心洪賢成博士(Hong Hyunsung),韓國安東世界記憶學術中心代表姜寶勝(Kang Boseung);福建省檔案館副館長馬俊凡,福建省檔案館省檔案館編研開發處代表陳風。澳門文獻信息學會一眾會員陪同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