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國際照顧者組織的資料,家庭照顧者泛指為家人提供無報酬照顧的人,且不論是全職或兼職、是否同住或平均照顧時間長短。儘管全球各地對家庭照顧者未有統一定義,但在老齡化等趨勢下同樣面對照顧者支援問題,且因應“受照顧者"不同狀況,例如長期病患、長者、身體或智力殘疾、有特殊需要兒童甚至是“雙老家庭"等,照顧者的壓力和支援需求亦可能有差異。更甚者,近年各地均有出現照顧者難以承擔生活和照顧壓力而自殘或傷害受照顧者的悲劇;本澳亦須加強關注和完善支援體系。
目前,儘管本澳的照顧者津貼措施已恆常化,但發放對象限於重度或極重度的殘疾或長期卧床等四類情況,金額亦不算高;不少意見均期望當局擴闊“照顧者津貼”受惠者範圍或因應相關家庭的經濟狀況,適當增加金額,減輕有關家庭尤其是須全職照顧而無法工作的人士的經濟負擔。
而除了經濟方面,更有需要提供照護知識、尋找社會資源或支援渠道、心理健康和喘息服務等。參考鄰近地區及國家經驗,會建立較為針對性和全面的照顧者政策,推動照顧者享有不同程度的權益及生活保障,包括長期護理保險、醫療儲蓄制度、職場友善政策等,均值得當局參考。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家庭照顧者角色重要,在照顧者津貼轉為恆常性後,目前實施情況如何?社福界意見指,津貼除了從經濟上作支援,亦可透過接受申請,從而發掘社區中有需要的家庭,以便在津貼以外提供更多支援渠道和資訊,預防和發現隱閉個案。當局有否考慮將適用範疇擴闊至更多有需要照顧者,尤其是經評估屬高危家庭者?
二、目前政府開展及與社服機構合作,提供上門護理或家居照護,以及日間暫托服務,作用重要,有助分擔照顧者壓力,除了增加名額,當局評估現行的審批機制、適用對象和服務內容包括時段等是否需要進一步優化?當局會如何完善照顧者喘息服務機制例如緊急暫托等,並強化心理健康服務?除了須經政府部門審批而獲得的支援服務外,會否研究向私人市場提供支持,鼓勵機構開展更多針對不同群體或經濟能力家庭的照顧者支援項目,讓居民有更多選擇?
三、鄰近地區推出了針對不同照顧需求人士包括長者、殘疾、精神障礙、慢病人士和雙老家庭等及其照顧者,提供相應資訊、支援服務及渠道,亦開設了照顧者資訊網或服務資源地圖等,讓照顧者便捷地獲得服務指南、照顧知識、暫托服務或緊急住宿名額查詢系統等,也設有24小時支援專線。本澳會如何整合官方和民間資源,疏理好資訊和查詢渠道,強化追蹤個案機制,更及時和適切地為照顧者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