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澳有不少休憩區內的健身設施因設置多年且使用率高,已出現不同程度的老化,甚至因零件缺失而無法維修及翻新。議員李良汪表示,雖然市政署於去年開展更換工作,合共更換超過二百七十台健身設施,但仍持續接獲居民反映,有不少使用頻率較高的設施,經常出現損壞,更因訂購零件需時,使有關設施長期處於待修狀態;有部分新更換的設施則未能符合本澳大多數居民的體型,對居民使用康體設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雖然當局先後購入歐洲、美國、韓國及內地等不同產地的康體設施,但耐用程度及適用體形均不能滿足本澳實際需要,且耐用度不足,經常需要維修的問題,除對公眾使用造成不便,更一定程度增加公帑開支。
李良汪指出,內地多個城市近年積極應用“智慧公園”概念,藉科技照顧民眾健康需要。以深圳市為例,當地市政府在多個公園設置“戶外智能健身室”系統,使用者可透過智能健身器材,記錄身高、體重、心肺功能等數據,以及各項運動記錄,並通過網絡將相關數據傳送至手機,讓使用者可監察個人身體狀況。香港近年亦有意引入相關設施,為康體運動設施注入智慧元素。他認為,特區政府應借鑒相關地區的使用成效,研究引入智能設施,進一步照顧居民康體需要及推動大眾體育。
此外,因應北區居住人口密集,當區的兒童遊樂設施被頻繁使用,部分設施的地墊有較大的磨損或開裂,形成大大小小的坑洞。雖然居民已向當局反映,但一直未獲處理,亦不知何時才會作出維修,嚴重影響使用者的安全。他強調,休憩設施本為康體之用,應以保障使用者的人身安全為首要。即使短期內不具條件作出全面優化,但對於緊急且小範圍的補修應有條件落實。再者,當局應加強對休憩及遊樂設施的巡查工作,主動發現問題,並向公眾公佈維修資訊,這才是“以人為本”應有的施政態度。
當局表示,設施維修費事較長的主要原因是設備為海外採購,需更換的部件運輸需時;設備已停產,需更換整套設備。他質詢當局在採購時,為何沒有就一些使用頻率高且容易受損的型號,一併購買部件備用,以有效縮短待修時長。近年選購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健身設施,但在耐用性及體形適用方面均不太滿意。在採購前,有否有詳細了解設施的尺寸和質量,日後在採購上將如何作出優化。
此外,有見內地多個城市已實施戶外智慧健身的舉措,惠及廣大民眾。要求政府交待是否已就引入更多智能化休閒設施作研究,會否在即將開展優化工作的休憩區設置智能健身設施。
就市政署計劃優化台山平民新邨、台山中街、花地瑪教會街和李寶椿街等四個位於北區的休憩區。但同處於北區的部分休憩區,如祐漢第四街休憩區的兒童遊樂設施的地墊因頻繁使用,出現較大的磨損或開裂,形成大大小小的坑洞,為使用者帶來安全隱患。他質詢當局何時會對北區其他休憩區的現況作檢視,並逐步優化相關設施。對於地墊損壞情況嚴重問題已出現多時,短期內會否作應急修補,避免影響公眾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