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澳人口老化持續,對長者福利保障需求與日俱增。民眾建澳聯盟副理事長、長者事務委員會主任陳冰冰表示,隨著澳門長者到内地求診的需求不斷提高,加上琴澳一體化正全速發展,期望當局以深合區為試點,加強與大灣區醫療機構的協同作用,包括研究“醫療券”在内地使用的可行性,加快推動跨境救護車運送服務,以及在新一季度《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中全面佈局跨境醫療體系,回應長者醫療服務需求。
陳冰冰引述二O二一年人口統計數據指出,本地六十五歲或以上老年人口佔比百分之十四點六,本澳已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而根據人口預測到二O三六年,澳門人口有接近百分之二十點七年屆六十五歲或以上長者,進入“超老齡化社會”,預料將為長者醫療帶來相當壓力。雖然當局近年來積極完善長者醫療服務體系,包括增加院舍宿位及長者日間護理服務的設施、推動外展醫療服務等,然而院舍輪候時間長、牙醫服務昂貴、跨境醫療支援不足等問題亟待優化;此外,不少患有基礎疾病及各種慢性病的長者,需定時到澳門醫院或協議藥房取藥,為長期居於内地的長者帶來不便,都需要進一步完善兩地用藥銜接體系,藉兩地醫療資源結合長遠應對老齡化問題。
她指出,隨著跨境醫療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當局正計劃透過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澳門新街坊”項目設立長者服務中心的經驗,研究深化與內地合作推進長者服務發展的適當模式,參考鄰近地區香港今年推出“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將長者醫療卷的覆蓋範圍涵蓋至粵港澳大灣區共七間醫療機構,類別包括三甲醫療機構、私營醫療機構及牙科專業醫療機構,她建議當局以深合區為試點,積極探索本澳“醫療券”使用範圍延伸至内地的可行性,多方面滿足長者到内地求診所需。此外,因應《二O一六至二O二五年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將於明年完結,期望當局善用內地醫療資源,全面推動跨境醫療服務,包括採購服務、補貼支援,以及盡快落實跨境救護車服務,真正達至跨境醫療服務的融合。
她又提及,當局自二OO九年起推出醫療券計劃,醫療券每年維持約七成使用率,以二O二O年度計劃為例,有近四十四萬名居民使用,受到居民和長者認同;然而,醫療券金額至今未有調整,多年來一直維持在六百澳門元,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通貨膨脹的影響下,相關金額已明顯未能滿足居民需求,特別是長者群體對醫療健康服務需求較高,期望當局能積極研究提升醫療券金額,為居民、長者提供全面的醫療福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