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遵照行政長官指示,經徵詢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和社會保障基金的意見,本局對立法會2024年1月10日第064/E56/VII/GPAL/2024號公函轉來梁鴻細議員於2024年1月2日提出,行政長官辦公室於2024年1月11日收到的書面質詢,回覆如下:
因應不同群體就業需要,本局推出各類型就業支援措施,包括每周三場的行業專場配對會、每月休閒企業專場配對、一戶通的“本地職位空缺”窗口,中高齡人士可從中尋找合適的崗位。另外,該等人士亦可參與本局與休閒企業合作推出的“就業+培訓”專項計劃,藉階段性培訓使缺乏相關經驗的求職者職涯發展和向上流動。2023年全年,透過本局成功配對工作的45歲至64歲中高齡人士有2,810人,而65歲或以上的人士則有137人。
有關鼓勵青年到大灣區就業方面,本局推出的青年赴內地見習/實習計劃,旨在讓青年認識產業發展並加深對內地城市就業及生活環境的了解。事實上,為使本澳青年就業選擇多元,本局已不斷投入資源,舉辦各類職業講座、就業博覽會和青年見習/實習計劃等,致力協助青年朋友了解產業人才需求,在本澳或內地拓展職涯道路。2023年全年,35歲以下成功配對的青年有7,441人,佔總體成功配對人數54%。
至於鼓勵殘疾人士就業方面,本局除持續以個案形式跟進殘疾人士的職業配對外,亦透過每年2次的“喜見.樂聘”殘疾人士專場配對會,為企業及殘疾求職者提供即場面試機會;同時,推出“殘疾僱員工作收入補貼計劃”及與不同康復機構舉辦培訓課程等,致力鼓勵殘疾人士投入就業市場。2023年,透過本局配對會成功配對的殘疾僱員共44人;同年共85宗“殘疾僱員工作收入補貼計劃”申請獲發補貼。
本局會持續關注本澳就業市場的變化,適時調整各類就業支援服務和職業培訓措施,致力協調就業市場供求平衡。
而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則表示,該局從多方面創設條件,推動青年及學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開拓個人發展空間。包括透過“粤港澳大灣區青年資訊平台”為青年提供各類交流、創業創新等資訊;與多個其他大灣區城市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機構及政府部門合作,為澳門大專學生提供到內地實習的機會;組織和支持學生、青年、青年社團或機構到其他大灣區城市參訪考察等。
而為鼓勵殘疾人士參與社會,加強其規劃就業的動機,社會保障基金自2018 年起推出“鼓勵殘疾金受益人就業計劃”,為自願參與計劃的殘疾金受益人提供寬限措施,容許其在試工期間內繼續收取殘疾金,至試工期限屆滿。同時,亦會因應其意願轉介予相關職能範疇,以提供適切的支援,協助他們融入勞動市場。計劃自推出至 2023 年12 月,共有 681人參與,成功就業率累計達 53.5%,顯示計劃達到預期成效。社會保障基金會持續宣傳有關計劃,並透過“康復服務十年規劃跨部門策導小組”強化就業支援協作機制。
勞工事務局局長
黃志雄
2024.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