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照顧有家庭經濟困難的非高等教育學生在就學上的經濟及膳食需要,以及減輕高等教育學生在購買書籍、參考資料和各類學習用品方面的經濟負擔,特區政府先後推出“學費援助、膳食津貼及學習用品津貼”和“大專學生學習用品津貼”,供有需要的學生申請。
議員李良汪指出,上述兩項津貼分別在二O二O/二O二一學年及二O一八/二O一九學年進行調升,當中“學費援助、膳食津貼及學習用品津貼”不僅調升津貼金額,更放寬家庭每月收入上限,讓更多低收入家庭受惠。然而,有家長反映,雖然本澳經濟已走出疫情陰霾,失業率呈下降趨勢,但就業情況仍有落差,收入水平依然低下,承擔家中的日常開支之餘,還有小孩的學雜費、膳食費等剛性開支,生活依舊“壓力山大”,經濟困境無法得到有效緩解。
他指出,統計暨普查局公佈二O二四年一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百分之一點O一,升幅主要由外出用膳收費、學費調升、成衣和石油氣價格上升所帶動,從中可見多個項目為家庭日常開支。事實上,在收入尚未回復疫情前水平,外加物價有所上升,教育方面的固定開支將會為有關家庭帶來沉重經濟壓力。故此,當局的津貼援助顯得尤為重要。特區政府應持續檢視疫後經濟環境及社會實況,適時調升兩項津貼金額並研究放寬家庭月收入上限,為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援助,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施政目標。
特區政府自二O一八至二O二O年連續三年對“學費援助、膳食津貼及學習用品津貼”的津貼金額作出調整並放寬家庭月收入上限,其後未有再就上述津貼作任何調整。疫情後不少家庭的收入下降,外加消費物價指數上升,學生的學雜費、膳食費等固定開支為相關家庭帶來更沉重的經濟壓力,津貼援助無疑是“救命稻草”。李良汪質詢特區政府是基於何種考慮而未有在疫情完結後對有關津貼內容作出調整,將於何時對有關津貼作出檢視,包括調升金額及放寬家庭月收入上限等,讓更多經濟狀況不佳的學生家庭受惠。現時的家團每月平均收入計算公式中,家團房屋總開支扣除上限僅為三千五百元,明顯與社會實況脫節,要求特區政府交待將於何時作出檢視。
同時,“大專學生學習用品津貼”旨在減輕學生購買書籍、參考資料和各類學習用品方面的經濟負擔,而本澳多所高等院校在疫情期間對學費進行調升,甚至是大幅加價,本已對學生及其家庭造成經濟壓力,無奈學習所需的書本量多且費用高,令壓力一再加重。李良汪質詢特區政府將於何時對津貼作出檢討,包括綜合考慮學費調升、物價指數等因素,調升有關津貼金額,對學生學習開支作出最大程度的支援,減輕家庭經濟負擔。
另外,上述兩項津貼並沒有設立恆常調整機制,調升津貼金額的時間沒有規律。他要求特區政府交待在未來會否訂立每年檢視及調整機制,包括以物價指數、居民收入、學費水平等方面作綜合評估,讓津貼水平更貼合社會實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