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下称《爱国主义教育法》)已于今年一月一日起正式施行。当中明确提出,对于港澳台同胞有相应的爱国主义教育规定,将采取措施开展历史文化教育和“一国两制”实践教育,以增强港澳同胞的爱国精神。面对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强港澳同胞的爱国主义精神,以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来得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爱国主义教育法》第八条也明确指出,爱国教育要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故此,新时代新征程下港澳特区的爱国教育应遵循文化自信道路,丰富人民爱国主义精神涵养,持续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建设,形成更广泛、更深入及多维度的爱国主义标准和共识,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大课题。
为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加强推动红色文化研学游,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建议透过历史文化旅游为载体,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和港澳特区现有的“红色旅游”资源作有机融合,发展出通达三地的“冬夏令研学游”、“爱国文旅深度游”、“中国历史文化教育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及路线,打造具“港澳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吸引全国各地的青年学生到大湾区及港澳地区进行研学交流,充分认识和了解“一国两制”的实践内涵和发展现况。推动内地革命老区、抗战遗址等开放红色游学产品,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组织澳门青年学生进行研学游,增强澳门同胞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水平,形成更广泛的统一战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的建设。为配合澳门建设“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定位,建议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金”,鼓励湾区城市及港澳特区政府、社团组织等,在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包括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科技馆等,打造三地资源共享的新时代爱国主义多元教育主阵地。推动大湾区现有的红色教学资源作转型升级,利用影片、短视频、直播等各种新媒体方式,结合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应用,让学校、社团、企业、政府部门等单位推出形式丰富且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群众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兴趣和理解。
三、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区域联动性。为更好地推广港澳地区“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经验传播,建议建立内地、港澳及台湾地区的“文体教”青年交流机制和平台,通过组织青年学生相互到访,进行文化、体育、教育等方面的交流,透过举办体育竞技联赛、升学展览论坛、大型文化艺术会等方式,为青年提供更多互动的平台和机会,团结两岸四地青年,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推进四地学校缔结姐妹学校,提高学校、教师及学生的联系,建立共同文化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