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新聞 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中國戲劇文化節在澳門盛大開幕 港澳演員首參加

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中國戲劇文化節在澳門盛大開幕 港澳演員首參加

東西南北中,名角匯聚;生旦淨末丑,異彩紛呈。6月16日晚,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中國戲劇文化節開幕式暨大型戲劇晚會在澳門巴黎人宴會廳盛大舉行。

本屆戲劇節是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下,由中國戲劇家協會、粵港澳大灣區中華戲曲協會、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主辦,金沙中國有限公司特別贊助。澳門中聯辦宣文部、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澳門特區政府旅遊局、澳門特區政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駐澳門辦事處、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澳門基金會、澳門中國企業協會作為支持單位,澳娛綜合度假股份有限公司、銀河娛樂集團、美高梅、永利澳門有限公司、新濠博亞娛樂有限公司、澳門工商聯會、澳門歸僑總會、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澳門婦女聯合總會、澳門陝西商會、中華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澳葡國際集團、澳門百力集團、武夷山荷島生態茶葉集團、澳門航空等作為協辦單位。

▲開幕式及戲劇晚會有張凱麗和吳京安主持

全國人大常委、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高開賢,中國戲劇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湧泉,澳門中聯辦宣文部部長萬速成,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局長梁惠敏,澳門特區政府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局長張作文,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駐澳門辦事處主任王明鑒,中宣部對外推廣局、副局長夏雲海,全國政協辦公廳聯絡局二級巡視員、京昆室辦公室主任張春霞,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京劇院院長、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王勇,中國戲劇家協會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王春梅,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京劇院藝術總監袁慧琴,澳門中國企業協會總幹事劉強,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澳娛綜合度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梁安琪,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張健中,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葉兆佳,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顏奕恒,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羅彩燕,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高天賜,金沙中國有限公司總裁王英偉,永利渡假村(澳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兼常務董事陳志玲,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廣東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穆欣欣,粵港澳大灣區中華戲曲協會主席蔡安安,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澳門)有限公司總經理程相逢,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孔繁清,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張志慶,澳門工商聯會執行會長吳華威,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副會長李卓君,銀河娛樂集團董事程裕昇,美高梅總裁、首席戰略及財務官馮小峰,新濠博亞娛樂高級副總裁盧敬恆等出席。

開幕式暨大型戲劇晚會由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梅花獎獲得者吳京安、張凱麗主持。金沙中國有限公司總裁王英偉,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局長梁惠敏,中國戲劇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湧泉先後致辭。張蓓、淩珂、吳非凡、劉雯卉、張馨月、張建峰、邢金沙、李政成、歐凱明、蘇春梅、谷好好等十多位梅花獎得主(以出場先後為序)以及國內眾多優秀青年戲劇演員參加了戲劇晚會的演出。張馨月、張建峰表演的京劇《四郎探母》選段,張蓓表演的碗碗腔《天女散花》選段,淩珂表演的京劇《空城計》選段,谷好好等人表演的昆曲《青冢記·昭君出塞》,李政成表演的揚劇《掃松下書》選段,歐凱明、蘇春梅表演的粵劇《關漢卿》選段、劉雯卉表演的豫劇《穆桂英掛帥》選段等,每一位都是名角,每一折都是名段,好戲連台,掌聲不斷。作為資深票友,全國人大常委、澳門立法會主席高開賢與梅花奖得主吳非凡合作的互動節目粵劇《錦江詩侶》,更是贏得了滿堂喝彩。

本屆戲劇節於6月15日至20日舉行。東有上海昆劇團、昆山當代昆劇院以及揚州市揚劇研究所,西有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南有廣東、香港和澳門的戲劇表演藝術家,北有國家京劇院,中有河南省豫劇院,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優秀戲劇院團齊聚澳門。除開幕式暨大型戲劇晚會外,還有4場專場演出,即:6月15日晚昆山當代昆劇院專場——昆劇《浣紗記》(金沙劇場),6月17日晚上海昆劇團專場——昆劇《玉簪記》(金沙劇場),6月18日晚國家京劇院專場——京劇《五女拜夀》(巴黎人劇場),6月20日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專場——秦腔《再續紅梅緣》(威尼斯人劇場)。其中,秦腔《再續紅梅緣》的女主角李梅、男主角王航均為“梅花獎”獲得者,李梅更是“二度梅”。昆劇《玉簪記》女主角羅晨雪則是新科“花魁”,她於上月憑藉在澳門分會場領銜主演的昆劇《牡丹亭》(中本)剛剛摘取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香港著名昆劇表演藝術家邢金沙表演的昆劇《牡丹亭》
▲澳門青少年表演的粵劇《巾幗英雄·穆桂英》

港澳“戲份”大幅增加 香港演員首次受邀

與前兩屆相比,本屆戲劇節最大的特點就是港澳的“戲份”明顯增加。香港的演員首次受邀參加戲劇節,而且一來就是兩位:邢金沙表演了昆曲《牡丹亭》選段,羅家英表演了粵劇《月下追賢》選段。澳門方面,除立法會主席高開賢親身“入戲”之外,澳門青少年粵劇文化藝術發展協會推薦的中學生表演的粵劇《巾幗英雄·穆桂英》也讓觀眾眼前一亮。

▲歐凱明和蘇春梅主演的粵劇《關漢卿》

王英偉:澳門當助中華文化“走出去”

作為特別贊助單位的代表,金沙中國有限公司總裁王英偉博士欣然致辭。他說,中國戲曲是一門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等結合而成的綜合表演藝術。濃墨重彩的妝容、形象鮮明的服裝,動人心弦的音樂和唱腔,令觀眾目眩神迷。而今,它已經成為世界戲劇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團隊將豐富多樣、各具特色的劇目共冶一爐,共同展現了中國人的獨特美學和精神面貌。

王英偉續說,澳門作為中國與世界最早交往的門戶之一,400多年的中西文明碰撞和交融,使澳門成為多元文化和諧共存的典範。金沙中國十分榮幸支持本屆粵港澳大灣區中國戲劇文化節,為觀眾提供接觸文化藝術的平臺,並協助保護、傳承和推廣我們珍貴的文化遺產,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國家京劇院三位優秀青年演員主演的京劇《盜王墳》

梁惠敏:歡迎和支持更多反映中華文化的優秀藝術作品和文化活動在澳門亮相

梁惠敏局長說,中國傳統戲劇承載著深厚的歷史記憶,不僅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脈之一,也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珍奇,需要我們每一位守護、傳承和發揚光大。今天,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中國戲劇文化節在澳門舉行,多部代表著我國不同地域文化和風土人情的經典戲劇陸續粉墨登場,讓這裏的中外觀衆藉著生動的舞臺藝術及澳門這個文化交流平臺,感受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情趣、價值觀念和情感體驗,機會珍貴而難得。

梁惠敏續說,澳門正積極努力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我們十分歡迎和支持更多反映中華文化的優秀藝術作品和文化活動在澳門亮相,讓澳門大衆滋養精神根脈,增强文化自信,參與傳承創新,共同將民族文化弘揚光大。

▲劉雯卉主演豫劇《穆桂英掛帥》
▲李政成主演的揚劇《掃松下書》

陳湧泉:澳門是中西文化交融的沃土

開幕式上,中國戲劇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湧泉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說,澳門是一片中西文化交融的沃土,早在明清時期便呈現出中國戲曲與西方戲劇兼收並蓄的和諧景象,在新時代更是東西方戲劇交流互鑒、合作共贏的重要橋樑。中國戲劇家協會高度重視與澳門戲劇界的交流與合作。在剛剛過去的五月,中國劇協在澳門設立了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澳門分會場,這是中國戲劇梅花獎40年評獎史上的創舉,更是促進灣區文化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

陳湧泉續說,澳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之一,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和人文優勢,未來必將對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的文化交流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建設作出重要貢獻。“我們深信,在這片熱土上,戲劇文化必將茁壯成長,綻放更加美麗的花朵。我們將一直與親愛的澳門人緊密相連,在戲劇責任擔當上共同努力,共同發展!”

▲澳門立法會主席高開賢與吳非凡共同演繹粵劇《錦江詩侶》

高開賢:有板有眼的“風腔”

戲劇晚會的節目單上,粵劇《錦江詩侶》的表演者除“梅花獎”得主吳非凡外,還有一位沒有署名的“澳門特邀嘉賓”——他是誰呢?現場的嘉賓和觀眾不時有人打聽,但都沒有得到確切的答案。晚上8時許,這位“神秘”的嘉賓終於出場。“這不是高主席嗎?”表演尚未開始,已是掌聲一片!

《錦江詩侶》演繹的是唐代著名詩人元稹與知名女詩人薛濤的愛情故事。高主席飾演的是男主角元稹,門派屬於“風腔”,即粵劇表演藝術大師陳笑風的風格。“休悲歎,可等待。我地位縱卑,心有薛濤在……”其樂也悲,其聲亦憐,高開賢的“風腔”有板有眼。晚會總導演林為林先生評道:“高主席的‘風腔’很專業。據我所知,大約20年前,高主席就與著名粵劇大師譚佩儀合作演出過《錦江詩侶》。”

表演結束後,高開賢主席接受了記者的訪問。他說:“我的水準當然無法與名家們相提並論,之所以上臺‘獻醜’,主要是為澳門人帶個頭兒。來了這麼多名角,我們澳門人應該參與進來,多與名家交流,多向他們請教,提高澳門的戲劇水準。粵劇,也包括其他的劇種,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我們應該傳承好、發展好、傳播好,而且要利用好澳門這個國際化的窗口,讓中國戲劇走出去!”

▲谷好好主演的昆剧《昭君出塞》

谷好好:澳門是昆劇的“福地”

16日晚的大型戲劇晚會上,第23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上海戲劇家協會主席、上海昆劇團團長谷好好壓軸出場。她主演的昆劇《昭君出塞》,唱腔圓潤,身法矯健,贏得了陣陣掌聲。她在接受訪問時,欣然回顧了她和昆劇與澳門的“緣分”。

整整20年前,也就是2003年,谷好好首次隨團來澳門演出。“我專門查了一下,20年前那次訪問演出,我演的也是《昭君出塞》,實在是太巧了!”谷好好激動地說,“我記得很清楚,當時是在大三巴牌坊的前面搭了一個舞臺,樂聲一響,觀眾呼啦啦都圍了上來,連大炮臺一側的山坡上都站滿了人。沒想到澳門的觀眾這麼喜歡昆劇!”“20年過去了,澳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澳門人也更加懂戲了。前不久我們團的青年演員羅晨雪在澳門分會場演出《牡丹亭》,角逐梅花獎,可以容納1500人的劇場滿滿當當,演出過程中鴉雀無聲,每一出演完都掌聲如潮。這就是素質!這就是教養!”“昨天(15日)我们去培道中学进行交流互动,孩子们的认真和热情让我们既惊喜又感动,这说明昆剧已经在澳门青少年的心中扎下了根。”谷好好深情地說,“我覺得澳門、香港及大灣區真是昆劇的福地。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戲劇節,上海昆劇團就來了,也是羅晨雪領銜。第三屆,我們又來了!只要是港澳的文化交流活動,我們都很樂意參與。”

▲香港著名表演藝術家羅家英表演的粵劇《月下追賢》

羅家英:灣區的粵劇也需要“融合”

本屆戲劇節首次邀請香港演員,羅家英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戲劇晚會上演繹的是粵劇《月下追賢》選段。接受訪問時,他分享了自己的藝術追求及對粵劇創新發展的看法。

羅家英首先介紹了粵劇《月下追賢》。他說,這是一個傳統的粵劇,用的是古腔和中州話。他續說,粵劇現在主要有兩大流派,一個以廣州為代表,一個以香港為代表。廣州粵劇以時代的唱法主為,新的東西比較多;香港主要是古腔和大鑼鼓,是廣東傳統的粵劇。羅家英強調,“我的戲一定要有‘戲味’和‘人情味’,讓觀眾看完覺得很感動。”

關於粵劇的創新,羅家英認為,“創新是好的,但不能胡亂創新,不能倉促的創新,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首先應該維護本身的東西,包括地方戲的傳統。但我發覺有些創新的步驟有些亂。我的唱法是新舊融合,多方面均衡。”

羅家英認為,澳門的粵劇受香港粵劇的影響好大。但是回歸之後,澳門的粵劇也好喜歡廣州的粵劇。“我希望兩方面融合來做。大家不要太過區分香港粵劇或者廣州粵劇,給觀眾更豐富多元的選擇。”

▲晚會結束後的大合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