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 長:邱躍進
|總編輯:張曉暉

【本報訊】行政長官賀一誠9月30日在政府總部會見澳門公務人員聯合總會(公總)一行,就特區政府制定《2023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聽取意見及建議,並就完善公務人員職程制度、疫情防控及公務人員參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等議題交換意見。

公總會長李華苞表示,受疫情影響,澳門經濟和社會運作受到嚴重衝擊,慶幸在新一屆特區政府的穩健領導下,及時果斷出台針對性政策措施,推動內部消費,紓緩民生壓力。就特區政府明年度的施政報告,經向會員徵集意見和建議後,歸納為以下七點:一、結合職涯發展,提高管治效能;二、體恤人員付出,保障休息權利;三、健全溝通機制,清晰接種指引;四、研設居家辦公,緩解前線壓力;五、提倡責任擔當,培養年輕力量;六、建設法治政府,樹立管治權威;七、加強愛國教育,提高家國情懷。
公務衛生員工協會會長方健坤、澳門醫務助理人員協進會會長曾明、市政署員工協進會理事長曾德岱、高級技術員協會理事長胡鴻發、公總青年委員會會長劉嘉翀和副理事長區耀榮、區域公共管理研究學會理事長龐欣新分別就公共行政改革、公務人員職程制度、愛國教育、與內地公務人員相互交流學習等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
行政長官感謝澳門公務人員聯合總會及轄下分會負責人所提出的意見及建議。他表示,特區政府會認真研究,作為明年施政工作的參考。他又感謝全體公共行政工作人員在疫情期間克盡己任,大量工作人員主動走上前線,為本澳疫情防控作出努力,同時也感謝社會各界對防疫抗疫工作的無私付出,以及廣大居民的積極配合。此外,他指出,深化公共行政改革是本屆政府重要的施政方向之一,特區政府會推進有關工作,促進公共服務更加高效和便民便商。
一同出席會見的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表示,隨着電子政務及公共行政改革工作的逐步推行,特區政府現正修改《澳門公共行政工作人員通則》及相關法規,以建立符合實際需要的人員調動制度,充分運用人力資源,並明確部門領導在人事管理的職權,引入人事管理電子化的規範,提升行政效率。今後會適當派駐更多公務人員到深合區工作,但深合區人才發展不是以派駐公務人員為主,而是要吸引社會人才。

出席會面的還包括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許麗芳、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局長張作文,以及公總理事長彭冠豪和監事長張國然、公務華員職工會理事長余兆安,公務文職人員協會副理事長陳偉傑、市政署司機互助會副會長關金波、退休公務員聯誼會理事長洪德祺和公務人員聯合總會青年委員會秘書長柯麗香。
图片
《對特區政府二零二三年施政的期望和建議》

對特區政府二零二三年施政的期望和建議
2022年09月30日
二零二零年初,本澳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沉重打擊,經濟和社會運作受到嚴重衝擊,慶幸在新一屆特區政府的穩健領導下,及時且果斷出台針對性政策、措施,推動內部消費,紓緩民生壓力。同時,各方攜手同心,支持、配合施政,合力將疫情影響減至最低,確保社會整體穩定。
日前,中央政府亦推出惠澳政策、措施,利好消息提振士氣、鼓舞人心,深信只要特區政府帶領各界深刻領會有關政策措施初衷並加以配合落實,本澳經濟復甦指日可待。而對於明年施政,澳門公務人員聯合總會(公總)提出建議如下:

一、結合職涯發展,提高管治效能
過往各公共行政部門有固定人員編制,隨著經濟社會的急速發展,人員編制未能應付工作量的與日俱增,轉而按部門需求增聘人手,致公務人員數量不斷膨脹,到二零一九年達到三萬八千人左右。新一屆特區政府決心控制公務人員數量的增長,經過嚴格的員額管理,數量已降至三萬五千人左右。但期間有實際需要增聘人手的部門亦被壓抑需求,除增加相關公務人員的工作壓力,影響工作成效外,甚至可能影響對居民的公務服務質量。建議:
- 特區政府檢視員額管理成效,評估各公共行政部門的人員需求,並對真正需要增聘人手的部門作出人員補充,確保行政效率、效果,以及服務居民的質量。
- 結合公務人員職涯規劃和個人發展,建立健全公務人員資料庫。此舉不論對於公務人員個人成長,發揮所長,更好地服務居民,還是對於橫向調動制度的實施,優化人員配置,提高施政績效,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均具積極意義。
二、體恤人員付出,保障休息權利
防疫抗疫期間,公務人員除醫務人員救治新冠肺炎病人、進行核酸檢測,警務人員和消防人員維持社會治安、執行防疫措施之外,其他部門公務人員亦義無反顧,紛赴前線,堅決執行各種防疫抗疫工作安排,彰顯以民為本、盡忠職守的公僕精神。防疫抗議工作的常態化,要求公務人員在配合相關工作方面理應更規範化和制度化,建議:
- 對防疫抗疫工作預先做好統籌安排、措施宣講、交流溝通等,避免工作混亂。各部門對按職能負責的工作安排人員,讓相關公務人員在防疫抗疫期間得到合理休息;
- 確保提供超時工作的公務人員獲得加班補償。近日有公務人員反映疫情期間加班,但未能獲得加班補償;
- 有意見指疫情期間政府醫療系統壓力巨大,人手不足,建議特區政府將部分現時由政府醫院提供的服務分流到日後的離島醫療綜合體,除減輕政府醫院的壓力外,亦能保證居民享有更好的醫療服務;
- 重大事件的發生,具有突然性,建議特區政府修改相關公務人員制度,設立一套完善針對突發事件、重大災難事故下公務人員工作的輪值制度,讓相關部門可按照規定,合法、合情、合理地去安排人員的調動及安排工作,從而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及混亂,善用人力資源。
- 各公共部門應合理運用工作表現評核制度,對防疫抗疫工作表現積極、出色的前線公務人員給予優異評核,讓其有獲得感、榮譽感和歸屬感。

三、健全溝通機制,清晰接種指引
現時,公務人員接種第三針新冠疫苗之後可以豁免上班,從而避免因為接種疫苗對精神狀態的影響或導致工作失誤。但近日,有公務人員反映,接種第四針新冠疫苗後沒有被豁免上班,為何政策措施前後不一致?此舉是否經過醫學評估認為沒有必要?希望特區政府能夠見微知著,健全溝通機制,清唽指引,避免誤會或政策措施令人無所適從。

四、研設居家辦公,緩解前線壓力
疫情期間,為了減少人員聚集,公務人員除履行必要而緊急的工作需要上班外,大部分豁免上班留在家中,此舉除了影響工作進度外,在公務人員之間也容易產生矛盾。建議:
- 設立應對疫情的居家辦公模式,讓留在家中的公務人員可以遠程辦公,減少疫情對工作的影響;
- 倘採用居家辦公模式,建議特區政府先制訂一套完善的行政程序手續預案,將辦理服務劃分為“輕重緩急”,同時促使居民先使用“一戶通”辦理,暫緩處理不大影響民生的服務和制訂酌情處理指引,從而減輕前線公務人員的工作壓力及減少染疫風險;
- 加強採用居家辦公模式的公務人員對各流程及軟件的使用和網絡安全培訓,避免相關人員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違反法律,確保相關人員更有效及更安心地工作。

五、提倡責任擔當,培養年輕力量
隨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的落實,以及未來與大灣區加強合作,積極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做好兩地政策制度銜接,為年輕公務人員提供歷練平台,是落實有關政策、措施的必要工作,建議特區政府有序安排年輕公務人員到橫琴深合區和大灣區掛職鍛煉,與內地公務員相互交流、學習,從而促進和提高業務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正確推行有關政策,助力本澳與大灣區公共行政的交流與合作。此舉特別是對有學識、肯承擔的年輕公務人員來說,除增進其對國家的認識、認同外,亦有助其對自身的職業作出長遠的發展規劃。

六、建設法治政府,樹立管治權威
建設法治政府、法治社會,離不開政府依法施政,居民識法守法。可見,如果法律不能與時俱進,甚至嚴重滯後,除會影響特區政府施政質量及管治威信外,亦會為執行職務的公務人員和廣大居民帶來困擾,例如《行政程序法典》早在回歸前生效,當中涉及的通知、聽證、聲明異議、訴願及司法上訴等程序,然而通知方式仍涉及以電報或專線電報作出,有見及此,修改有關法典,簡化相關程序有利於“精兵簡政”,便民利民,提高工作績效。類似例子或問題不勝枚舉,故此,建議特區政府檢視並修訂那些尤其關涉民生的滯後的法律,這是健全依法行政制度體系,推進特區政府治理進一步規範化程序化法治化的前提。

七、加強愛國教育,提高家國情懷
二零二零年六月三十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法》,並決定將之列入《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公佈實施。該法要求香港公務人員宣誓效忠國家及特區政府,對於這一舉措,本澳實可藉修改《維護國家安全法》之機考慮採用。而為鞏固“愛國愛澳”、“澳人治澳”的核心價值,建議特區政府面向各職級公務人員系統化、制度化開展“憲法、基本法及維護國家安全法”,“國情、灣情及區情”及建國歷史與中華文化為核心內容的課程、講座、培訓和參訪活動等,有效提高全體公務人員的愛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