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議員李良汪早前就少子化下穩定教師團隊及提升教育質量提出書面質詢,要求當局交代有何有效的舉措,保障生源不足的學校實行小班教學?有否向本澳學校收集調整小班教學人數範圍的意見,使政策更符合社會發展趨勢?有否對內地相關制度進行詳細研究並借鑑經驗,在本澳幼兒教育階段實施“兩教一保”、“三教輪保”,從而使教師能更專注於教學,並提升幼兒學習質量?有否就現有的小班教學人數範圍、未來學額需求及教師人資等方面進行全面的需求預測,以利規劃未來本澳非高等教育的相關政策?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局長龔志明回覆稱,特區政府一直關注本澳學校系統的穩步發展,保障適齡兒童入學權利,並遵循善用公帑和教育資源的原則發展幼兒教育。
低出生率是近年全球面對的議題,學校的收生情況不免受到其影響。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持續關注出生率變化對正規教育學位需求的影響,檢視和分析各校不同教育階段的班級數據,利用每班學生設定在二十五至三十五人範圍內的彈性機制,結合各校不同的辦學情況,協調學額和班級安排,並按實況推動學校優化班級規劃,訂定幼兒一年級新生的招生方案等,穩定學校整體班級規模及教學人員團隊。學校的教學質量和辦學特色是家長為子女擇校的重要考量因素,因應近年出生率的變化趨勢,教育基金“學校發展資助計劃”設立“促進學校發展津貼”,向符合條件的學校投入額外的資源,支援學校進行優化或轉變,提升教學質素及發展辦學特色,吸引家長為子女報讀,緩減少子化的衝擊。二O二五/二O二六學年“促進學校發展津貼”作出優化,倘學校因收生困難以致二O二五/二O二六學年幼一班級資助未符合原全額取得津貼資助標準,將放寬條件並按資助範圍和條款調整計算資助金額方法,以達致扶持目的。
特區政府重視平衡教育質量及學生群育發展的需要,通過免費教育附加金額、教育基金“學校發展資助計劃”的優化班師比資助,鼓勵學校聘請教師優化班師比,增加師生互動及教師對學生的關顧。學校可根據幼兒不同的教育和教學活動需要配置教學人員,更好地關顧幼兒的保育及教學需要。二O二五/二O二六學年約九成八提供幼兒教育的校部以不同形式為有需要的家長及學生提供適切的服務,包括安親班(課後照顧)、校車服務、午膳服務等,為雙職家長提供家庭友善支援,緩減子女照護壓力。
教青局持續就正規教育學額和教師需求進行評估和預測,因應近年學齡人口的變化,教青局於二O二五年委託本地研究機構組成研究團隊,開展相關應對策略的研究,透過問卷調查、訪談,以及分析鄰近地區的經驗與澳門學校現況,科學評估本澳未來教育規模與學校佈局、班級及教學人員隊伍的規模、對收生不足學校的支援等,從而規劃未來政策及措施,提升本澳教育系統的應對能力。

微信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