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新聞報訊】衛生局於八月三日通報本年度第二宗“基孔肯雅熱”本土病例,兩者均為輕症,無重症和死亡病例報告,但本澳現時已進入蚊媒傳播疾病的風險季節,據衛生局數據顯示,七月份全澳誘蚊產卵指數達六十六,雖然與去年同期持平,隨着雨季持續,蚊蟲孳生風險不容忽視。民眾建澳聯盟常務理事唐可嵐表示,樂見當局採取積極防控措施,特別是在七月份展開的系列行動:包括多次社區積水巡查、衛生黑點滅蚊作業,以及透過多元媒體渠道推廣“防蚊三招”。此外,當局更成立跨部門專責小組,加強建築工地防蚊監管,並派員入戶宣導,展現全方位防疫決心。
暑期出遊增傳染風險
暑假向來是本澳居民外遊高峰期,許多青年朋友喜歡到東南亞等熱帶地區旅行,這些地方往往是“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熱”的流行區域。唐可嵐呼籲居民外出旅遊時,務必全程善用防蚊產品,做好防蚊措施,返澳後仍要保持警惕。她指出,“基孔肯雅熱”主要透過帶病毒伊蚊叮咬傳播,患者會出現高燒、劇烈關節疼痛及皮疹等症狀,目前雖無特效藥,但衛生局已備妥檢測服務,呼籲有疑似症狀者主動告知旅遊史。
官民聯防築社區防蚊網
現階段,雖然政府已積極開展入戶宣導工作,加強“登革熱”與“基孔肯雅熱”的防治宣傳,但覆蓋範圍有限,建議當局持續與社團深化合作,定期組織社區清潔行動,重點協助獨居長者或行動不便人士等弱勢群體檢查家居環境,排查冷氣機底盤、花盆底托等易積水的隱患區域。透過官民攜手落實“防蚊三招”——徹底清除積水、正確使用驅蚊劑、避開蚊蟲活躍時段外出,方能構築更全面的社區防護網,有效阻斷病媒蚊傳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