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社團 唐可嵐籲三大方向正視澳門低生育率

唐可嵐籲三大方向正視澳門低生育率

【環球新聞報訊】政府在2025年施政報告中推出育兒津貼,對未滿3歲幼兒,每月發放1,500澳門元補貼。民眾青年會副理事長、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唐可嵐指出,該補貼金額僅能覆蓋育兒開支的很小部分,對提升生育率的實質幫助有限。

唐可嵐分析,當代澳門青年成長於物質相對充裕的環境,普遍追求高品質生活與個人事業發展,往往將生育視為對生活品質的取捨。她特別強調,從求學階段的升學競爭到職場上的就業壓力,年輕世代始終處於高度競爭的環境中。當前澳門青年更面臨就業挑戰、住房壓力等結構性問題,這些因素都加深了他們對下一代成長環境的憂慮。此外,唐可嵐指出,社會對教養責任的期望不斷提升,當父母感到自我或社會的育兒標準構成一定壓力時,容易產生焦慮感,進一步降低年輕人的生育意願。

針對本澳持續低企的生育率,唐可嵐提倡從“前景信心、養育支持、人生價值”三方面著手,系統性構建生育友善環境。

首先,應著力提升青年對未來發展的信心。唐可嵐指出,就業與置業是青年人生涯發展的兩大關鍵環節。在就業方面,建議政府積極優化勞動市場結構,為青年群體開拓更多優質就業機會。同時,她提出可考慮將住房政策與生育激勵措施相結合,例如在申請經屋或社屋時給予加分機制,及推出恆常性公共房屋置換計劃,或設專項育兒置業津貼,減輕成家門檻,優化不同人生階段的房屋需求。

其次,建議政府關注優化育兒配套措施。唐可嵐強調,普遍家庭都希望給予子女優質的成長資源。她建議擴充“持續進修發展計劃”的適用範圍,如推出“學習消費券”,補貼兒童課外學習及才藝培養等支出。她特別指出,小學階段是兒童天賦發展的關鍵時期,呼籲政府加強重視小學階段支緩,透過增加教育資源投入,既能提升學童發展機會,亦可有效緩解家長的經濟與對下一代寄望的預期。

第三,唐可嵐援引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指出,當物質條件滿足後,人們嚮往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滿足。她強調,必須讓現任父母真實感受到育兒的幸福,透過真實呈現育兒過程中的幸福瞬間,讓現有父母成為“生命昇華”的最佳見證者和示範者。透過由下而上的社會示範效應,逐步轉變大眾對生育的認知,使社會大眾理解到養育子女不僅是自我實現的重要途徑,更是將個人生命意義延伸至未來、完成自我價值建構的關鍵過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