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新聞報訊】2025年4月22日是第56個世界地球日,主題為“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民眾建澳聯盟常務理事兼該會環境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劉嘉琪表示,澳門特區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積極響應國家“3060”雙碳目標,先後推出《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21-2025)》、《澳門長期減碳策略》、以及推廣電動車、引入智能回收機等系列舉措,與內地城市共享低碳技術與經驗,力求融入區域減碳大局。
她指出,儘管澳門在環保方面取得一定進展,但仍面臨多重挑戰。本澳人口密度高、土地資源有限,城市化程度高導致環境承載壓力大,固體廢物數量常年高於香港、上海、北京、廣州等地區。根據《澳門環境報告2023》指出,2023年棄置的城市固體廢物量和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分別較 2022 年增加14.8%及 14.1%,與當局所設定的2026年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減少至每日1.48公斤的目標仍有差距。
陸上交通是澳門溫室氣體和大氣污染物排放的主要來源,雖然政府通過補貼政策推廣電動車,惟電動車普及率依然偏低,充電站分佈不均,降低居民購買電動車的意願。此外,澳門舊區大廈因空間限制和回收設施短缺,廢物回收網絡的覆蓋率和便利性明顯不足,影響居民參與廢物分類的積極性和便利性,進一步加劇固體廢物管理的挑戰。
為此,她提出以下建議:
一、深化環境教育與公眾參與。與學校、社區和民間團體合作,推出分齡環境教育計劃,教授低碳生活和雙碳目標知識;推行“綠色社區計劃”,組織植樹、城市清潔等活動,增強居民環境責任感;優化“環保fun”換領獎賞項目,在舊區大廈和人口密集區增設智能回收站,與中小企合作推出回收獎賞計劃,提升居民參與度。
二、加速交通綠色轉型。政府可進一步擴大電動車充電網絡,推出停車優惠激勵措施,以提升電動汽車的吸引力,增加更多新能源車輛的車款納入稅務豁免的汽車種類。
三、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天然氣作為安全、實惠且低碳的過渡能源,近年被視為替代傳統石油氣的重要選項,建議擴大樓宇維修基金的資助範圍,普及天然氣在澳門更廣泛的應用。同時,加快提升澳外購電力的非化石能源發電比例,以確保澳門如期實現“雙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