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國內 刘雅煌:读懂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

刘雅煌:读懂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

读懂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

(刘雅煌)

尊敬的杨晓萍主任,各位行业领袖,各位来宾: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很高兴参加“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此,感谢战略研究会的邀请,让我有机会来到“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地”的广州,共同探讨“企业家精神”对话“新质生产力”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向“新”聚力逐“质”而行!我觉得非常恰当,非常必要,而且非常迫切。

国家主席习近平昨日向此次会议致贺信,强调“要读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令人振奋、倍感鼓舞。习主席又在多个场合指出“弘扬企业家精神”,为赋予企业家精神的时代内涵,促进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双向理解提供重要的思想遵循。

“企业家”在西方经济学中,作为土地、劳动、资本结合在一起进行活动的第四生产要素,展现统帅力、洞察力、创新力。当前,中国企业家精神深受“儒释道”传统文化影响,兼具“走西口”、“下南洋”等敢拼敢闯的国际视野,并重视“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社会价值”,不断锤炼善用国际国内两种市场资源的内功。可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关键。

当今世界正面临多场热战、多点冲突,在国际地缘政治环境风云际会的大背景下,特朗普早前当选美国总统,我们不仅要看到特朗普四年任期内给我们带来的影响,还要看到其团队执政达有可能达到三个任期、12年甚至更久的影响。其团队的政治立场和对中国的偏见,对于我们外向型经济的影响尤为巨大。国际产业链分工及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几乎已成定局。中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有助破解美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围堵。

我认为,新质生产力是具颠覆性创新发现形成的聚合体,蕴藏着中国创新土壤、资本人才、社会赋能的新着力点和内在逻辑要素。锻造企业家精神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要协调好四大关系:一是企业家要深入认识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和共同富裕本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同时要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要兼顾生产效率和社会公平;三是在引领行业提质升级时,要以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兼顾创新性、实用和普及性;四是在应对国内外的风险挑战和行业竞争时,要兼顾国际视野和国家使命,才能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构筑安全顺畅的发展环境。

在此我提出三个“构建场景”的建议:

一是构建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蓄水池”聚合场景。在我国海外6000多万华侨华人中有400多万专业人才,占国家各类引才计划中的95%以上。推动世界知名侨界科技人才发起成立“侨界新经济产业联盟”、“新质生产力产业基地和企业家服务中心”,大力强化“侨梦苑”建设,系统性助力国家引进科技领军人才。

二是构建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国际科技聚合场景。可藉助港澳遍布全球资源网络的“精准联系人”优势,以更开放的国际科研合作方式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并在横琴粤澳深合区打造新质生质力国家级重点实验场。新时代企业家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资源”和“两个市场”,才能更好地凝聚海内外力量研发出关键优势产业的新技术产品。

三是构建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三融、三智、三翼、三语”的国际舆论聚合场景。三融是指世界的、国内的、港澳台侨的融合,三智是指全球博奕、领军人物、矩阵模式的竞争智能,三翼是指世界、中国、港澳台之翼,如同大鹏展翅覆盖全球不同区域,三语是指外语、国语、港澳台语的三个语言体系的层次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企业家应争做提高国际传播力的“领读”者,讲好新质生产力的中国故事。

(三是构建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二、三产业聚合场景。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以“源头创新-成果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产业培育链为导向,发挥“中国内地+海外华商叠加港澳‘一国两制’的“三向六位”独特优势作用,形成“三驱动力源”,加速串珠成链,着力打造华商数智赋能新质生产力赶超国际的三产融合大格局 。)

最后,谨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事不避难者进”与诸君共勉。相信只要团结奋斗,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在国家战略中的发展定位,准确把握企业家作为强国建设的经济政治发展命题,准确把握港澳作为国家开放高水平平台的对外通道,汇聚以“企业家精神”对话“新质生产力”的“奋力一跳”, 定能加速实现“十五五”和2035年规划的宏大愿景。

借此机会,诚邀各位年底来澳门参与由中国侨联和澳门归侨总会共同主办的来自八十多个国家侨领庆祝澳门回归25周年聚濠江大会。再次感谢各位!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