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港澳台 “海峽兩岸社區治理能力現代化學術論壇”探討海峽兩岸社區治理模式

“海峽兩岸社區治理能力現代化學術論壇”探討海峽兩岸社區治理模式

【本報訊】由民聯智庫主辦,澳門基金會贊助,海峽兩岸公共事務協會、香港城市智庫、中華青年進步協會協辦,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支持的“海峽兩岸社區治理能力現代化學術論壇”,於12月7日假澳門民眾頤菁中心舉行。本次論壇以“社區治理的創新與實踐”為主題,邀請來自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的社區治理專家學者,圍繞社區治理的理論與實踐、創新模式、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等議題進行深入研討。主辦方冀藉論壇,促進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在社區治理領域的相互學習與借鑒,激發更多創新思維,共同推動我國社區治理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出席主禮嘉賓包括: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台灣事務部部長李永剛,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委員黎振強,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蕭志偉,澳門立法會議員、民眾建澳聯盟理事長李良汪,海峽兩岸公共事務協會會長鄧哲偉,中華青年進步協會會長張森華,澳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協會會長陳志玲,澳門科技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周琳,澳台青年交流促進會常務副理事長區均瑞,以及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立法會議員、民聯智庫主席施家倫,理事長陳冰冰,監事長葉桂平。

施家倫表示,隨著城市化建設的加速和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深,社區治理面臨著諸多挑戰。革新社區治理理念、建立矛盾糾紛的多元化解機制、引入多元的社區治理主體以及推動智能化社區的建立等,都有助於在新時代背景下改善社區治理,對促進社會融合發展、提升居民幸福感具有重要意義。

民聯智庫高度關注社區治理和民生議題,多年來持續追蹤澳門民生指數的變化趨勢。就社區治理問題,民聯智庫提出了以下三點建議:一、利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智能手段,開發智慧化、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務體系平台,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信息發佈的廣度;二、優化社團和社區治理體系的結構,建立培訓機制,培養一批專業性的基層服務隊伍,及時處理市民訴求,作為網格化的協調員,進一步築牢社區治理網絡,提升社團治理和服務能力;三、加強樓宇之間的鄰里關係,搭建多重網格化的社區治理體系,邀請業主擔任樓宇的“樓長”,更有力地推動鄰里之間建立密切聯繫網絡,發揮互助互愛精神,構建社區互助網。

論壇上,復旦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上海社會建設研究會理事、上海市青年講師團特聘專家、副教授李威利先生以《超大城市的基層社會治理》為題,介紹上海市社區治理的部門設置、功能性以及重點業務,分享如何通過下沉資源和科技手段提升自治共治管理功能。台灣聚思國際事業有限公司創辦人及創意總監劉華欣,以《新北市的原鄉部落-烏來:文創在地實踐與社區治理》為題,分享新北市烏來區如何凝聚在地小微企業的共識,衍生出文化、創意、藝術等商品、服務與體驗,重新創造地方的創意生活鏈和營商環境。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金牌農遊大使、台灣青年事務協會常務理事沈煒庭從《壯世代綠色照顧新浪潮》指出,“壯世代”族群具有學識高、財富高等特點,成為社會的重要力量,面對高齡化與少子化,出生率持續下滑等社會問題,社會公共服務可圍繞他們的健康生活需求來打造系列社區計劃,促進壯世代集中資源去協助更多長者和有需要的人士,形成互助互愛的社區氛圍。

香港城市智庫召集人、香港觀塘區區議員洪錦鉉先生以《新階段香港地區治理的方向和措施》為題,強調建立社情民意評估機制的重要性,認為應以社情民意為導向指引社區治理,助力科學制定政策。澳門社會治理研究學會會長、澳門理工大學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婁勝華先生以《協商式民主與澳門社區治理實踐探索》為題,指出澳門回歸後積極探索運用協商式民主的內涵來拓展與豐富社區治理的實踐,當中社區組織發揮社區居民與政府部門之間溝通聯繫功能,形成廣泛的社區服務網路,進一步滿足社區居民的公共服務需求。

同場舉行了圓桌論壇,多名與會者分別就兩岸社區治理的特點、科技在社區治理中的應用、發展趨勢與挑戰、文創與在地文化的結合等問題與嘉賓進行深入的交流與討論。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