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氹仔柯維納馬路交通樞紐落成多年,當中的輕軌馬會站及地面層巴士站已於二零一九年啟用,但其連接的平台空間、部分扶手電梯、升降機及附設的社區中心至今仍未投入使用,社會有感浪費。
議員李良汪指出,澳門輕軌股份有限公司於去年十二月公佈啟動優化工程,爭取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並盡快開放給公眾使用。然而,時至今日相關平台及設施依舊圍封,優化工程完成與否以及於何時開放使用,公眾無從得知。在資訊不透明且工程拖沓的情況下,既影響公眾使用權益,又浪費公共資源,更由於長期閒置令設施設備出現不同程度的老化,衍生更多不必要的維護或維修成本。
他稱,相關交通樞紐的建設不僅僅是改善交通,更為周邊社區增加綠化空間、提供社區設施,為居民提供便捷、環保、舒適及優質的出行和生活環境。因此,特區政府有必要要求管理實體交代平台優化工程的進度、費用,以及公佈包括升降設備在內的啟用時間,使公帑資源得以善用。
同時,日前輕軌在改掛三號風球兩小時後才復運,未能與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同步提供服務,使無法搭乘的居民只能改以巴士出行,加重路面公交的運載壓力。輕軌公司事後解釋因輕軌系統大部分設施設於戶外,在惡劣天氣下易受損壞,待改掛三號風球後,才能派出工作人員開展檢查工作,確保軌道安全,而氹仔線全線檢查至少需要兩小時。
他認為,保障居民出行安全固然重要,但待全線完成檢查需兩小時才開放使用,亦會對颱風後公共交通秩序造成重大影響,尤其在改掛三號風球後需按時回到工作崗位,足見有一定的出行需求。故此,如何加快完成檢查工作,讓輕軌盡快恢復營運,紓緩公交運載壓力,值得特區政府及輕軌公司檢討改善。
輕軌公司去年十二月表示會爭取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相關交通樞紐平台的優化,盡快開放給公眾使用,惟至今該平台及相關設備仍然圍封未有開放。他質詢因閒置未開放使用期間所衍生的平台清潔和管理費,以及上述優化工程的費用情況如何?相關平台及設施設備將於何時啟用?此外,交通樞紐附設的社區中心是否已有規劃用途,將提供甚麼服務及於何時開放使用?
此外,雖然輕軌在改掛三號風球後兩小時才復運是為了確保軌道安全,但亦着實影響公眾的出行規劃,尤其影響搭乘輕軌上班的居民,大大增加他們出行的時間成本。他要求當局交代,除了檢視現行的信息發佈工作,讓乘客能更容易得悉暫停和復運資訊外,未來在檢查工作上會如何作出優化?會否增加人手檢查,或進行分段檢查與開放,避免造成全線停運兩小時影響公眾出行?會否透過科技手段如無人機等設備,應用於檢查工作上,以提升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