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中央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全國政協常委、澳門特區政府經濟委員會顧問劉雅煌表示,學習習近平主席在座談會上高屋建瓴的重耍講話精神,回顧中國建設的歷程,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高速發展,成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最根本的就是不斷改革開放,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國家高質量發展。
他表示,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發展分三個階段,一是從戰爭廢墟裡重建家園,二是從貧窮落後的農業國蛻變為世界第一大製造業大國,三是從小康社會朝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進。從中國改革開放前後的數據對比不難發現,1978年人均GDP是384.74人民幣,到2023年增長到8.94萬人民幣。45年經濟規模提升了47倍。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創造了人類史上的奇跡。可以說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的中國,也沒有中國的明天。
“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一生的卓越貢獻和深遠影響,將永遠鐫刻在歷史的長卷中。無論是海內外精英政要或普羅百姓都對鄧小平生前許多精闢論斷仍記憶猶新,其中談改革:“不管黑貓白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 “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准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談發展:“要創造一種環境,使拔尖人才能夠脫穎而出。” “發展才是硬道理。”談黨和國家事業: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剝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什麼叫領導?領導就是服務。”等經典語句,時至今日仍對國家發展、港澳“一國兩制”事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鄧小平十分關心港澳台工作,上世紀八十年代,面對國內外複雜形勢,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為人類政治文明史上寫下光彩奪目的中國方案,亦為回歸前處於社會治安不靖、經濟困局之中的澳門提供“治病良方”。回歸後的港澳在社會、政治、經濟、民生等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為解決台灣問題樹立了典範。事實也證明,“一國兩制”在港澳成功實踐,一是延續社會制度文明演進的進步邏輯;二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在新時代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提供可借鑒的最佳道路選項;三是港澳高水準參與國際合作、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更大作用。
今年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 领导全国人民积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启了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全面深化改革进程。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改革,促成了当代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转型,也是中国与世界的“双向奔赴”。
當前澳門正面臨产业多元化、琴澳同城化、客源国际化的“三化攻堅”、社區和產融經濟盤活的“兩盤活”和青年向上流動發展的“一流動”等機遇和挑戰,深信社会各界只要团结奋发、坚定信心,准确把握新質生產力作為国家战略中发展定位、准确把握港澳作為高水平对外开放通道,定能進一步擦亮澳門國際大都市“金名片”,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貢獻澳門力量,並為澳門特色“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發揮積極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