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2月20日在澳門房地產聯合商會甲辰年新春團拜會上,吳在權會長一番中肯致辭道出澳門房地產業界的思考與期待 。

澳門房地產聯合商會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作為房地產業界,我們必然關心本業的發展,更關注澳門各行各業構建共同發展。過去一年,房地產發展仍未見起色,業界仍處艱難境況,這也是40年來,澳門房地產業處於最低谷及最困難的一年。
從房地產屬性看,尤其是結合息息相關的宏觀經濟加以考察,房地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房地產除主要涉及民生住所外,更涉及寫字樓、商業地鋪、大型綜合商城、餐飲食肆、娛樂影音、會展場地、工廈、倉庫、醫院、酒店、校園、護老院舍、運動場所、政府服務大樓等等。
澳門要推進建設“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推動“1+4”多元經濟產業發展方向,需要多層面、多領域的政策措施配合,包括房地產等軟硬件的配合,尤其要完善人口政策、擴大內需等等協同發展,否則恐怕只屬空談。
打造具競爭力的產業有助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此,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尤其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澳門結合自身優勢及條件,訂定了“1+4”的產業經濟發展方向。
但是,要發展“1+4”多元產業經濟,尤其是中醫藥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等四大重點產業,關鍵之一在於人才隊伍的建設;另一關鍵便是建設相應的場地場所和設施設備,這涉及到如何善用土地及發展房地產。

一方面我們看到,今年春節從初一到初八這八天,超過135.7萬旅客來澳門,遠超去年同期水平,各娛樂場所及旅遊景點更是人山人海。
但另一方面,“澳車北上”等措施的落實,雖有助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亦受到廣大澳門市民的支持,但伴隨而來的是減少了在本澳的消費,給不少民生區中小企業,尤其是餐飲業乃至房地產相關行業,造成極為嚴重的影響,對內需消費造成一定壓力。
據粗略統計,全澳各區以車經門口大街為計算,澳門地區約共近700間吉舖(即空置商鋪)。
衆所周知,投資、消費、出口是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
在推進“1+4”多元產業發展過程中,應結合澳門實際,尤其是基於澳門人口不足、社會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內需不足等問題,針對性地研究出台相應政策措施。
一方面,要做好具澳門傳統優勢的“澳門製造”產業;另一面,做強綜合旅遊休閒業;同時,更應考慮內需不足的問題,積極思考如何出台增加人口、引進人才、吸引資金、增加投資政策,為發展多元產業,針對短板不平衡及擴大內需創造更多有利條件,明晰制訂社會發展前行與時俱進的政策,扶助民生區各行各業中小微企重獲新生。
事實上,鄰近地區早已重啓投資移民政策,爭搶人才在各地從未停止,建議特區政府“觀大勢、謀大局、幹實事”,認真思考,適時重啟投資居留政策。同時,解放思想,立足長遠,因時制宜,積極研討本澳高等院校外地大學生優才留澳就業發展的可能性方案,擴充澳門多元優質人才隊伍,助力本澳及深合區多元產業發展。
誠如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言“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故此,特區政府應制定好的房地產政策,引領市場配合習主席的講話精神。
房地產除了在經濟上的重要性外,對民生,尤其是安居樂業同樣發揮重要影響。
在制定房地產政策的考量上,既要考慮產業經濟發展的需要,亦要關照弱勢群體及新婚家庭等民生所需,改善市民住屋需求,完善公屋、私屋市場的合理性階梯構建,既照顧弱勢群體,亦有效引導向上流動,鼓勵奮發有為。如此一來,整體平衡發展,使“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綜合而言,考慮到房地產的屬性,尤其對發展“1+4”多元產業經濟及促進社會民生的重要性,基於“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發展定位,配合粵港澳大灣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為進一步完善本澳房地產政策措施,本會向行政當局提出如下五點政策建議,供考慮:
一、認真思考即時重開投資居留的政策措施,研究細分為配合“1+4”多元產業發展的投資居留,以及傳統的置業投資居留方案,多管齊下吸引更多人才及投資者,積極帶動本澳人口、人才增長。既可推動經濟多元及稀釋人口老齡化,可謂一舉多得。
二、積極研討本澳高等院校的外地大學生優才留澳就業發展的可能性與方案,以拓充澳門多元人才隊伍,有助增加生産力,助力多元產業發展。
三、在原有為民政策下優化“社會房屋為主,經濟房屋為輔”的公屋政策,並優化公、私房屋市場的合理性階梯構建,既考慮外來投資人仕對各類房地產的需求,同樣照顧弱勢群體,更應積極有效的引導青年人努力向上流動,鼓勵奮發有為,更上一層。
四、持續完善房地產相關法律制度及稅制,尤其涉及土地管理、房地產中介、特別印花稅等相關問題。例如應儘早檢視全面取消特別印花稅措施,提振市場尤其是投資者信心,協助房地產中小微企生存,為特區經濟產業多元發展共同努力。
五、優化按揭成數規範。建議應調整取消以房價界定住房按揭的成數的措施,交由金融機構自責按專業自行釐定合理的按揭貸款成數,帶動盤活資本市場。
預計短期內,房地產業未必有大的反彈。
若能以創造經濟適度多元為總綱,在政策、稅務、行政措施等方面有效檢討調整,加上人口增長,持續優化、盤活消費,增強投資信心,配合房地產業界的自強努力,相信澳門房地產業仍可隨社會發展生存下去,期待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