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時五年多的媽閣交通樞紐於二零二零年完成建造,直至上月正式啟用部分空間。現時啟用近一個月,但地庫一層巴士總站道路就出現嚴重破損,大片脫皮,遍佈沙石,影響交通安全,還衍生封路維修問題。本人亦就有關情況到現場了解,發現損壞的情況涉及多處大面積的路面脫皮,而據現場的巴士員工反映,路面在啟用後不久就已經出現有關情況。

目前雖然有關當局已作出回應,並要求承建商作出跟進,盡快消除隱患,但當中揭示出的道路工程的質量和監管不足等問題依然存在,有關當局必須鄭重其事,透過加強驗收監管、提高工程的質量和技術要求標準,以及嚴肅追究承建商的責任等,從源頭改善工程質量的問題。
因應道路工程質量問題長期以來備受詬病,當局近年有作出改善,例如現時在道路工程招標文件中都會加入對使用高性能瀝青材料的施工及檢測要求,作為對有關工程的施工技術及驗收標準的指標性文件,對於提升瀝青路面的質量及耐用度,減少路面維修次數發揮了一定效用。但對於今次媽閣交通樞紐路面所出現的情況,不單是材料、設計、施工的問題,同時亦涉及驗收以及過程中的監管問題,為何當局在建設過程中和驗收其間未能發現有關問題,當局應作出檢討和完善,避免再次出現類似情況。
為加強監管、提升本澳道路工程質量,現提出如下質詢:
一、有關工程經由當局監管和驗收,為什麼仍會出現如此大問題,是否存在過失?以及在監管、驗收的準則和執行方面是否存在不足等。對此,當局將如何作出檢討,並完善有關的監督機制,藉以加強監管的力度?
二、本澳多年來車流量日益增大,尤其重型車輛,而道路建設質量要求標準不能相應作出調整,導致本澳的路面耐用性不足,經常出現損壞的現象,需要小修小補,影響交通的運作和駕駛者的安全。對此,當局能否一併作出檢討,並提高道路質量標準和技術要求?
三、針對是次問題,相關承建商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當局除了要求做好維修外,如何根據承建的合同協議,對承建商追究有關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