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頭條-環球新聞報 新聞 “藍色旋律”音樂會慈善演出與專家研討會順利舉辦

“藍色旋律”音樂會慈善演出與專家研討會順利舉辦

【本報訊】繼早前“藍色旋律—海上絲路澳門音畫音樂會”在本澳正式演出後,澳門音樂劇協會及澳門文化推廣協會繼續聯合主辦絲路樂隊在本澳的慈善演出和專家座談會,慈善演出讓演藝項目進入社區與廣大市民進行近距離接觸,專家座談會由本澳及廣州的演藝業者與絲路樂隊探討演藝文化。

絲路樂隊在頤菁中心舉行慈善演出吸引大批市民欣賞

絲路樂隊成立於二零一三年,由三亞絲路秀文化發展公司攜手東方歌舞團的國家一級演員組成,已經在全球四十多個國家演出。是次有難得機會在本澳社區進行公益活動,吸引大批市民到頤菁中心參加慈善音樂會和工作坊。絲路樂隊首先由演奏家王雅鈺老師以琵琶彈奏《西班牙鬥牛士進行曲》讓觀眾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樂器在西方樂曲上的精彩呈現;接著由彭小黃老師向大家介紹二胡的歷史,並以二胡模仿出各種動物的聲音,讓在場觀眾競猜,尤其受到小朋友歡迎,與現場觀眾打成一片。其後以北京專有樂器—京胡,演奏了《霸王別姬》的片段,高亢漣漪的京胡聲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進入工作坊的互動環節,絲路樂隊帶來了安格隆,一種竹製的搖奏和擊奏樂器樂器,形似木琴,樂隊邀請在場的觀衆上台進行演奏體驗,受到在場小朋友與成人踴躍參加和體驗。

同日下午,絲路樂隊與本澳及廣州的演藝業者進行專家座談。絲路樂隊表示他們日常會進行大量的社區交流活動,引起社會大眾對音樂和傳統樂器的興趣,從而推動文化發展。來自廣州的獨立創作人何俊浩老師表示,傳統與流行音樂的碰撞是具有特色的文化交流活動,使得民樂演出更加豐富,使得民樂未來的發展能夠更好的順應時代需求。同樣來自廣州的演藝人員肖伊谷指出,音樂是可以讓來自不同地方或年齡的人走到一起,而澳門則是一個值得沉下用心來感受藝術的地方,很高興在音樂會上與絲路樂隊合作,使她得到新的音樂體會。

主持人帶領在場觀眾體會特色傳統樂器安格隆

在澳門任教音樂的何裕浩老師提出,澳門本地傳統文化形式的音樂演出並不多見,這次能夠被觀衆所接受且受歡迎是一項大收穫。希望可以把握好澳門這一國際窗口,促進不同文化互相交流學習。是次座談會主辦單位之一,澳門藍眼睛國際藝術交流協會會長吳小瑜指出,對於澳門本地的小朋友,他們在傳統民樂方面接觸少、實踐少,希望以後能夠有更多類似的活動,進一步帶動澳門的音樂文化氛圍。

絲路樂隊與本澳及來自廣州的專家及學生進行座談

除專家發表意見外,在場參與還有澳門城市大學學生會代表,他們對於由加音樂會至座談的經過,得到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去感受傳統民樂和西方音樂的碰撞,而且可以親身參與制作,感謝主辦方給予的寶貴機會及各位老師的耐心指教,他們希望傳統文化可以繼續傳承和發揚,讓中華文化歷久彌新、生生不息!“藍色旋律—海上絲路澳門音畫音樂會”系列活動在座談會束後畫上完美句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853-28228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4625230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