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 長:邱躍進
|總編輯:張曉暉

一、促進就業及速推經援
疫情持續下,相較過去兩年,目前的就業問題更值得關注,本地居民失業率攀升至5.4%,就業不足嚴重;今年議員辧事處持續收到博彩、旅遊、酒店、餐飲、零售、建築、運輸及漁業等多個不同行業人員的查詢和求助,當中涉及失業及求職、被停工、放無薪假、減薪或追討欠薪等勞動權益問題,亦有要求政府加強就業支援和經援的意見。政府必須盡快落實第二個百億經濟援助,既然政府已承諾推出普惠措施,希望能夠盡快兌現,以實際支援居民。
就業方面,我們接到不少個案求助,有反映寄出大量求職信後就音訊全無;也有部分職位的薪酬待遇遠低於市場水平,卻設有較高入職要求等,變相難以配對成功;有求職者反映,曾遇僱主明言並無打算聘用,只為配合勞工局而招聘,又或者聘用後短時間就提出無理解僱。此外,亦有涉及僱員轉業困難等結構性失業的問題,故此提升配對成功率、針對合適的行業工種發掘更多職位聘用本地人,是亟待跟進的問題。
儘管經濟下行,整體就業職位較之前減少,但實際上部分行業仍有一定人資需求,且有適合本地僱員的崗位,例如博企、金融業、飲食業、酒店零售等,以至公共工程、政府外判服務、核酸檢測等防疫工作範疇的職位。當局須做好本澳職位供應需求的分析,舉辦招聘會加強職業配對的同時,須監察聘用本地人狀況,防範假招工的問題,落實本地人優先就業。

同時,對具規模的大型企業及重點行業,以及本地人具條件入行的行業,設定聘用和培養本地人員的要求,促請中高層管理人員的本地化;完善外僱退場機制,騰出適合本地人的工作職位以促進就業。目前,政府出台了鼓勵僱主聘用本地僱員的津貼措施,但仍有需要透過銜接培訓的就業實踐計劃,要求企業聘用和培養本地僱員,提升求求職者競爭力。
我們敦促完善勞動權益保障問題,包括要求制訂停工援助機制;檢討《勞動關係法》尤其是完善追討欠薪的機制;必須要帶動本地人才成長,讓本澳居民獲得發展和向上流動的機會。此外,不少博彩業僱員關注如何藉賭牌重新競投的契機,除了法律的規定,亦應於承批合同中落實博企的社會責任,尤其保障僱員的就業權益。
二、關注房屋問題
去年經屋開隊,經當局篩選後接納9,667份申請,但由於只有5,254個單位供應。疫情下樓價雖有回落,而住屋難問題依然凸顯。目前雖然不少公共房屋正在興建,但仍未有具體的申請及上樓時間,令不少具條件申請的家團上樓無期。
過去我們一直透過議會進行監督及約見政府官員等方式,要求完善公共房屋政策,以回應不同階層居民的住屋訴求。同時要求政府應抓緊公屋的興建進度,讓居民能盡快上樓;盡早公佈夾屋、長者公寓和“澳門新街坊"項目的申請條件。我們亦關注公屋質量、本澳一手樓宇買賣保障及內地置業問題等。
一直以來個人申請者由於經屋供不應求,在家團優先者的情況下往往輪為陪跑,而願意蝸居一房廳的家團卻因地方小而影響家庭發展和生活的質素。我們建議增加T2、T3經屋單位的比例,並研究讓個人可選擇T2單位,又或容許家團可因家團的變化而有一次置換經屋的機會,以完善本澳的公屋政策;我們亦促請當局在訂定經屋售價時不要大幅加價,確保居民能用合理的價格購買經屋。

現時申請社屋的收入上限等同經屋的收入下限,但有居民雖收入符合社屋條件,但因資產超出社屋標準線而失去申請資格,制度上未能涵接。另外,特區政府將於年底向立法會提交夾屋法,促請當局做好規劃,並做好研究,將社屋、經屋和夾屋等房屋階梯做到無縫連接。
最後,我們亦收入不少居民在橫琴及本地買賣的置業糾紛,我們多次約見深合區商辦樓盤項目治理專班及消費者委員會,促進解決置業糾紛;我們亦推動當局加強監管樓宇銷售手法,完善樓花制度,確保私人樓市健康發展,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三、關注交通、物價油價及防疫等民生問題
過去一個會期我們關注居民所關心的民生議題,就交通出行、道路工程開堀與施工質量、消費物價及油價升幅等與多個政府部門溝通,並透過議會進行監督。
就交通問題,我們要求政府持續優化巴士服務並監督行車安全,改善繁忙時段難上車、難搭車的問題;持續關注電動車的使用,推動長遠的發展規劃出台,促增充電椿及要求合理的充電費;冀完善輕軌的建設及營運成本估算規劃、培養軌道交通領域本地人員;本澳道路質量差,影響行車安全和舒適,我們推動當局引入新型物料改善道路質量;要求落實智慧交通的建設,提升道路的通過效率;當局應盡快完成友誼圓形地行車天橋等道路興建,解交通擠塞問題;重覆開掘道路問題持續,建議當局做好溝通協調,要有嚴格機制減少重覆開掘,並加強對工期的把控,以降底對居民做成的不便和滋擾。

疫情下居民生活負擔沉重,我們要求政府完善監督機制,以平抑糧油食品之物價異動,做好物價監察工作,打擊胡亂抬價的問題;油價持續高企,我們召開記招、約見政府部門,要求保障本澳燃油燃氣價格穩定,提高燃油價格透明度,進一步發揮“燃料監察小組”力量,主動出擊作出跟進調查。建議將石油產品納入公營事業範疇,以改善“漲多跌少,加快減慢”的現象;進一步推動電子支付和“聚易用”應用,要求降低平台手續費,減輕中小企及居民的壓力。
本澳疫情持續,過去一年更經歷最嚴重的疫情。期間感染人數激增,更需要停工停業停課,採取相對靜止措施,多棟大廈和地區被列為紅、黃碼區,要設立多個核檢站進行多輪的全民核檢。我們除了參與核檢站的工作外,亦向政府提出完善各項防疫措施的建議、跟進個案等不同的途徑協助市民解決問題,共同抗擊疫情。
四、公共行政方面
過去一個會期,我們推動政府持續深化公共行政改革,加強廉政建設,推動電子政務發展,不斷提升政府施政效能和公共服務質素。
穩定、高效的公務人員團隊是政府施政的重要基礎,我們推動當局持續檢討和完善包括招聘、甄選、職程、評核、晉升及培訓等一系列公職法律制度,以激勵公務人員士氣,穩定公務人員隊伍,提升公務人員的工作成效和服務質素。

政府近年積極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發展電子政務,以達至簡政便民的施政目標。但現時仍存在各政府部門電子政務發展不平均,資料互通共享有待提升等問題,當局須持續優化。我們亦關注長者、殘疾人及其他群體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獲得在線服務的能力,要求政府加強對相關群體的支援,避免其因智慧城市建設而被忽略或邊緣化。
官員貪污違法等行為依然時有揭發,且仍有部門被揭露不作為、亂作為情況,顯示現有監督和問責機制存在不足,我們提出必須檢討及健全現有官員問責制度,加強對公務人員廉政意識培訓,從源頭防治貪腐問題。
跨部門合作機制仍有待完善,部門協調與合作仍是施政短板。我們要求政府檢討跨部門合作機制,降低跨部門合作成本,提升跨部門合作成效。
疫情以來,公務人員尤其是前線人員勞苦功高,經常因為疫情而臨時改變工作計劃,工作壓力、心理壓力大增。我們建議政府設立針對突發事件、重大災難事故的完善工作輪值制度,合理安排人員調動及工作安排,對表現出色的前線公務人員給予優異評核。